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1年11月02日 星期三

    小说的盒子 常识的里子

    与 畴 《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11月02日   11 版)
    《七日谈:字母表,以及希里花斯人的合理生活》,刀尔登著,山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8月第一版,28.00元

        如何用相对较短的篇幅、直接有效的文字去准确描述一本书?负责任、显见识、有才情的,做到这些并不太难,哪怕描述和书本身尚有距离,也不致差得太远。敷衍、短浅、笔触平庸者也能挤几段拼成似模似样的评论,按其索书怕是令读者失望。啰嗦这么多是因为,我发现试图完整而不走样地以文字来传递自己对《七日谈:字母表,以及希里花斯人的合理生活》的读后感是如此不易。何况,阅读之于一本书,投射在每个读者脑海里的理解或多或少也是走样的。这真让人沮丧。

        对于刀尔登这本书,任何具体的分类方式都嫌尴尬。版权页上明白写着“中篇小说”,说它是小说,好像小说只是用来装载作者用意的盒子,说它不是小说又实在牵强。或许坊间评价此书为“奇书”比较贴切,这是中性的形容,既包括褒义的激赏,也蕴含贬义的不解。可是,既然《七日谈》算得上是一部文字机趣、意蕴深邃又洋溢低回冷峻的智性之光的作品,它到底是什么有什么要紧?读者只需通过阅读完成一次激荡脑力的体验即可。

        起码,我觉得这是一本尊重读者智力的书。你可以说它有点故弄玄虚,那就烦劳多些耐心,随着书中两位主人公“我”和张三在7天里的回忆、讲述、辩论、阐释等等,渐渐看到浮出字面上的常识。对,常识,“我”和张三你来我往的两百多页对话大多说的是常识。当一个社会流于无序、蒙昧,用最基本的常识敲击世人几乎像是振聋发聩的奇谈妙论。这些常识事关哲学、政治、国家、公民、自由、法律……其实可以一直这么枯燥地罗列下去,不过那就太对不起作者看似宽厚、平静而实际上隐喻横生又含蓄刻薄的文字了。

        读罢“引子”,我甚至以为刀尔登这第一部虚构作品(此前他更多是写评论、随笔,网络论坛风行的年代他以“三七”之名发帖行世)会讲个常规意义上跌宕起伏的故事——“投身到火热的生活”却连折几阵,失业、破产、患病兼失恋的“我”隐在深山村落调养身心,每日写写蓄谋已久的东西,累了就信步逛山散心。不巧遇到个拿自己不当外人的邻居张三,此公好奇心和表达欲俱强,几番交流均处他进“我”退状态,直到二人分别在深夜山中迷路又相逢……特定时间地点下“孤岛”般的环境里,任何戏剧性都不突兀。不承想,作者以情节进展的克制令读者被吊起的胃口为之降温,两个人物你来我往,大段大段充满思辨性的对白,与其说他们在分享各自的经历、见闻,莫不如说作者躲在他们背后发声,唱一出三个人的“三簧”。

        至此,《七日谈》的体裁何属愈发不重要,刀尔登在书中流露的精神内核也还是那个“三七”时代的延续。他的才情、积淀,他驾驭文字的能力,几可罩在文本之上,就像个功力深厚的高手,打出一套什么拳反而在其次。随着阅读的渐进,我越来越对作者借小说来说事儿的程度感觉强烈。“我”或者张三,中国或者张三描述的那个希里花斯国,都只是个载体,用来容纳并展示作者的精神世界。他多年远离烦嚣、读书写作的心得未必在这部作品中一股脑倾泻出来,但总还是藉此得以抒解几分。从这个意义上说,《七日谈》的虚构成色可以打些折扣,姑且臆测,从“我”和张三的身上,从他们的交流中,努努力,就能够拼贴出个精神、思想层面的刀尔登出来。

        “我”和张三对各自所处国度、社会的陈述、阐释,作者赋予他们的是没有明显历史、地域、国家痕迹的口语,你可以说是为了避嫌,但这种对具体时空的语言架空会令文本传达出的启蒙力量更广泛,与人人无关,或人人对号入座。是的,对号入座可能是接近作者意在书中的某种观念的捷径。

        张三说,希里花斯国有座围着火山的高墙,用来阻挡“不知趣的人死而复生”,更成为放逐之地——我们的生活中何尝少得了“墙”,有形的尚且难翻越,更不要说无形的;“我”在西北旅行途中,因迷路邂逅的那对逃离时局刺激、城市逼仄的当代“鲁宾逊”般的遁世垦荒夫妇——难道那不是我们时常自心底泛起却从未有勇气实施的虚无梦想吗?书里最妙的设计是希里花斯国的每一年总有一天是重复的,“不论历史如何设置,总有那么一天,过完之后,到了第二天,人们睁开眼睛,发现自己还是在昨天”,这个悬念太大了,以至于会导致希里花斯国民的时间观念、侥幸心理等等与我们迥异。作者沿着这个思路,又让张三讲述了希里花斯国有个小镇闹怪兽服廉之灾,每年总要损失不少山羊,事关服廉和当地人打赌,可是,如果有一天是前一天的重复,那岂不知道答案了?问题是,没人能预知哪一天会重复。这童话般的故事,太像人生……诸如此类的讽喻、隐喻在“我”和张三的讲述中不断出现,密集程度与该书的篇幅形成不小反差,薄薄一本书里,有格外厚重的成分需要斟酌、消化。

        坊间已很有些关于《七日谈》的评论,抬得高处不胜寒的、阐释得比作者想得都多的或者用微言大义做尺子逐寸丈量希里花斯国人民生活是否真如张三所言那么合理的。其实,这书本就具有多义性。不是有句话么,一百人眼里有一百个哈姆雷特,这个道理用在《七日谈》上也是正解。你看这书是故事集、是对话录还是哲学入门读本,也就映照出你的样子。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