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1年10月12日 星期三

    本版推荐

    《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10月12日   11 版)
    《第二性I》、《第二性II》,[法]西蒙娜·德·波伏瓦著,郑克鲁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年10月第一版
    《第二性》畅销60余年后,迄今为止唯一法译中全译本。译者由上海师范大学法语系教授、著名翻译家郑克鲁先生担纲,从着手翻译到最终成书出版历经近6年时间。关于这本书的缘起,波伏瓦在回忆录中写道:“完全是出于偶然,我本想谈我自己,在这过程中我意识到,要这样做,先得在总体上描述女性的地位。开头我研究男子们通过他们的宇宙观、宗教、迷信、意识形态和文学,在女人身上编造的种种神话……我开始以新的眼光来观察女性,于是在我眼前出现了一个接一个令人惊叹的发现。”她在写给美国作家阿尔格伦的一封信中说到:“我正在写的这本书叫《第二性》,这个标题在法语中意味深长。因为人们总是把同性恋者称为第三性,言下之意是把女人作为第二性,而不是与男人平起平坐的同类。”
    《十八岁》,邹静之、赵大陆著,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年9月第一版,49.80元
    编剧邹静之和画家赵大陆有着共同的经历:1969年从北京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与二十多个同龄人住在同一个大宿舍里。他们从北京机关大院如空降般地到了寒冷、饥饿、肮脏、劳作、约束中的东北边陲“屯垦戍边”,对于这些年轻个体来说,兵团生活是他们一生中重大的转折。在那个冰天雪地的世界,邹静之和赵大陆在每天繁重的劳动、排练之后,用不同的方式记录着身边的一点一滴。四十多年后,他们才惊讶地发现对方在同样的时间做着同样的事。邹静之这样回忆:“我与大陆都已年近花甲了……看了他保存下来的18岁时画的速写,勾着我也找出了一些旧文字来看……那感觉真是奇怪,时光飞逝,岁月却不能使人老,真是那样,我们几乎没有变。如果你读下去的话会感到十八岁左右的我是那么不快乐,与现代的青年人比只有决心与渴望。这些文字是那么地青涩和纯真,把她们公布出来需要勇气。”
    《人名文化新论》,王建华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37.00元
    此书将人名置于文化研究的视野,在区分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的基础上,建立了“人名与文化”的系统网络,熔语言、文化、历史、社会、心理、民俗等知识为一炉,对人名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研究。全书立足于人名与文化的相互关系,着重揭示人名的语言符号表面之下蕴含的深刻的文化内涵。其中不少方面的研究都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如,对汉族人名中的姓、氏、名、字、号、谥等的剖析,对人名演变现象同文化交融的关系的分析等。而其对人名结构模式的分类,命名的心理透视以及对当前命名中一些普遍现象的分析等,都会给人们的生活、知识和命名带来实用价值。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