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北京外国语大学迎来了七十华诞。北外风雨兼程的七十年,见证和参与了中华民族放眼世界、融入世界的伟大历史进程。
1944年,周恩来同志在北外的前身——延安外国语学校的开学典礼上指出:“新中国要有自己的独立外交,中国人民要站起来,要挺起腰杆来面对世界讲话,讲出一个东方伟大民族的胆识和豪情。外国语学校在办学思路上不仅要培养军事翻译,而且要培养新中国的外交人才。”北外早在成长之初,就承载和肩负着这一艰巨的使命。
70年来,一代代北外人在“沟通中国与世界”的主题下苦苦求索。北外造就了一大批活跃在全国外语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也为国家培养了李肇星等一大批优秀的外交人才,其中包括四百多名大使,七百多名参赞,北外因此被誉为共和国“外交官的摇篮”。世界上凡是有五星红旗飘扬的地方,就有北外人的身影。
北外积极发挥自身的外语和学术优势,积极翻译和推介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为中国的文化建设源源不断地提供新的资源,为中国的文化基因注入异域的新鲜血液,历史地践行了“把世界介绍给中国”的光荣使命。以王佐良、许国璋、周珏良、纳忠等为代表的北外学术大师开启了新中国外语教育和外国文化研究的辉煌一页。
进入21世纪之后,北外大力促进中华优秀文化的对外传播,在一如既往地“把世界介绍给中国”的同时,努力承担“把中国介绍给世界”的新使命,为提高国家的软实力、实现文化崛起作出积极的贡献。在此期间,学术大师季羡林先生出任北外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的名誉主任,并为北外题词“文化交流、中学西传、张扬和谐、全球共暖”,指出了北外新时期的文化使命。
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促进了中国公众与世界公众的广泛交流,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公共外交新时代。北外乘时代东风,加大公共外交研究力度,成立“公共外交研究中心”,举办公共外交论坛。北外的学者亦努力践行公共外交的使命,在学术和大众媒体上发表“中国与世界”主题的文章,深受学界和读者好评。《中华读书报》是由光明日报社主办、在中国知识分子界享有盛誉的一份报纸。其“国际文化”专刊是中华读书报社和北外外研社合办的学术文化刊物,多年以来围绕“中国与世界”的主题,刊载了一大批卓有见地、意趣盎然的文章,其中就有很多是北外学者的思考。
值此北外七十华诞之际,北外公共外交研究中心将北外学者近年来发表于《中华读书报》“国际文化”专刊的文章结集出版。文集共收入文章63篇,从异域文明引介和中西文化交通两大维度,广泛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各个领域,以记录北外人践行“沟通中国与世界”使命的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