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1年09月14日 星期三

    作家李劼人有“全集”了

    王 鹏 《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09月14日   05 版)

        在民国时期的著名作家李劼人诞辰120周年之际,皇皇600多万字、17卷本的《李劼人全集》近日将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是继现代作家鲁迅、茅盾、巴金、郭沫若、叶圣陶等相继出版“全集”后,中国文学出版史上的又一桩盛事。这套《李劼人全集》收录李先生创作的《死水微澜》、《暴雨风前》、《大波》等长篇小说和他的中短篇小说、译作、文学评论、书信、佚文、笔记、讲稿等等,其中一半以上的文字是首次与读者见面。

        李劼人不但是作家,还是翻译家、文学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但在1949年以后,由于历史的原因,他的作品出版得比较少,不能代表其创作的全貌。

        李劼人(1891-1962),四川成都人,中学时代亲历保路同志会运动。他从1912年开始文学写作,处女作为发表于《晨钟报》上的《游园会》,揭露了妄想劫夺辛亥革命成果的共和党人,肆意拉选票的丑恶行径。以后他在《四川群报》、《川报》任主笔和总编辑。他1919年参加少年中国学会,同年与徐特立、向警予一起赴法国勤工俭学,入巴黎大学文学院等校学习,同时为《少年中国》杂志撰写散文、通讯,并创作了日记体中篇小说《同情》。1924年回国后,他曾兴办纸厂等实业,在大中学校任教。1935年至1937年间,他把主要精力投入写作《死水微澜》、《暴雨风前》和《大波》上。抗战期间,他积极从事救亡活动,是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都分会的常务理事。1949年以后,他历任成都市副市长、中国作家协会四川分会副主席等职。

        我曾有幸拜读过李劼人的长篇小说《大波》(分上、中、下三部,1937年至1940由中华书局陆续出版)。这部作品在上世纪50年代重版时,李先生做了很大的修改,而初版本一直没有重印过。这部作品以1911年5月四川争路事件为中心,描写了保路同志会的成立、发展以及各地同志军的武装斗争和赵尔丰对运动的血腥镇压,真实生动地反映了事件全景。第一部写清政府的“铁路国有”消息传来,成都铁路公司里群情激奋,成立以立宪派罗纶为首的四川省保路同志会,运动迅速由成都扩展到全省各地,掀起了罢市罢课、罢捐罢税的热潮。总督赵尔丰逮捕了蒲殿俊、罗纶,数万民众赴总督衙门请愿时遭到血腥镇压。第二部写赵尔丰的倒行逆施激起四川民众的更大愤怒,同盟会联络哥老会组织同志军、学生军,与清军展开武装斗争。这时武昌起义消息传来,衙门里一片慌乱,成都城内草木皆兵,幕僚政客纷纷避难。第三部写督办大臣端方奉旨率领湖南新军入川镇压保路运动,同盟会夏之时等带领义军起义。作品广阔地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的重大政治事件,描绘了新旧势力冲突中各派人物的不同面貌,既具有历史的时代特点,又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李颉人还是勾勒地域生活风俗画传、描写各色人物心理、个性和他们诸种欲望的能手,深谙法国几位现实主义大师小说艺术的精髓,融会贯通成为自己的东西。小说通过对主人公黄澜生及其周围男男女女包括娈童、相公的生动描画,呈现出清朝末世腐朽、衰败的社会生活及众生相,给人深刻印象。

        由于《大波》与其前两部长篇小说《死水微澜》、《暴雨风前》(均为1936年中华书局出版),形象地展现了历史,被郭沫若誉为“小说的近代史”。曹聚仁也对这些作品的宏大历史跨度大加称道:“以时代来说,贯穿19世纪后半期,以及20世纪前半期这五十年间的中国,这样伟大的场面,都是我们可以如佐拉那样着笔的最好的素材。可是贫乏的中国文艺界,就一直冷落着没有人写过……直到李劼人的《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出来,才算补上这个缺憾。”此外,李先生在民国时期出版过的著作还有:1924年中华书局出版的中篇小说《同情》,1946年中华书局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好人家》等;译作有:莫泊桑的长篇小说《人心》、罗曼·罗兰的中篇小说《彼得与露西》等。

        上世纪30年代后期,日军飞机轰炸成都,李劼人从城内疏散到郊外沙河堡乡间,后在一菱角堰边建筑了以黄泥筑墙、麦草为顶的栖身之所,他在门楣上还题了“菱窠”匾额,颇有竹篱野舍的逸趣,或许也蕴涵了这位被誉为乡土小说作家植根民间的文学理想。1959年,李先生用稿费把这一住所翻建成一正一厢带阁楼的大庭院。他在此一共生活了24个年头,直至1962年去世。1986年10月,巴金重访“菱窠”,他曾感喟道,要保护好李先生的故居,因为,“只有他才是成都的历史家,过去的成都都活在他的笔下。要让今天的旅游者知道成都有过这样一位大作家。”如今李劼人故居在1991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走入带有浓郁川西民居风格的李劼人故居,门楣上高悬黄稚荃手书的“菱窠”两个隶书大字,两边是李先生自撰楹联:“极四时之所乐;自成一家之言”。院门打开,院内的葱绿碧翠尽现,犹如走进了一重小巧别致的园林。庭院围绕故居主楼布局,整修后的主楼保持了原有的风貌:小青瓦、翘屋角、白山墙、水磨石地、红漆立柱和围栏。主楼的正中处,安放着李先生生前好友、著名雕塑家刘开渠为其雕塑的汉白玉胸像。楼下廊内墙上挂着李先生《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三部小说的金丝楠木巨型木刻画,楼下素净清雅的客厅,小而雅致的书房和整洁的卧房,都基本保持了故居的面貌。二楼是李先生生平事迹展览陈列室。这里存有李先生的部分手稿,以及海内外专家对先生作品的研究著述。主楼东侧是一汪清水池塘。塘内耸立着形态神奇的太湖石,碧绿的池水上,漂浮着略呈三角形的菱叶,白色的小花如刚出浴的美人,零星地点缀在绿叶中间。岸边的柳枝织出一幅幅翠绿的纱帘。水边黄桷树下,横卧一方汉白玉石,上刻丰中铁手书的“椽笔扬波”四个大字。 荷塘北面,是一敞轩式的水榭。门楣匾额有李先生自撰题联:“冷眼看空游侠传,热情涌出性情诗”。这是供游人休息品茗之处。水榭东侧的曲折回廊,沿水而建,将路径引向大门边。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