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政府拟花1300多万元,公派40名高校毕业生出国留学深造,留学的都是世界一流大学,多数留学期限超过两年,人均受资助超过30万元。这一做法遭到了质疑。(7月29日《信息时报》)
对口公派留学育才看起来很美,其实不如运用市场机制公选人才美。建立市场公选人才机制,面向海内外公开挑选人才,选才的范围更广,视野更宽,不愁选不到想要的人才。而公派留学育才,留学生端的是“铁饭碗”,对政府投入未必都很心痛,而且还会缺乏内在动力。如果学成后还不如从市场直接挑选的人才,这就很不合算。
对口公派留学育才,剥夺了他人的平等权,背离了公平公正原则。公派留学育才,学习过程漫长,个中存在变数,其结果如何很难预测。只因其身份特殊,政府已有很大投入,不论其是否学业有成,政府都得予以重用。当其时,尽管其他人才优于公派留学人员,但机制将其无情地挡在竞争用人的大门之外,这是对他们参与公平竞争的剥夺。
也许决策者会说,公派留学育才,这是对口培养人才,是牛绳拴桩的事,比什么都牢靠。但要知道,在充满逐利性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牢靠是有条件的,是相对的,计划未必赶上变化,况且“身在曹营心在汉”大有人在。地方想获得所需的人才,可以通过信息传递,市场引导,委托市场培养,让有意学子对口深造为己所用,这样难道不是同样可获得“潜力股”?
以公选人才取代公派育才,在投入产出上也最经济,可以一竿子插到底。政府为此投入1300多万元,这是个小数字吗?公共财政这样花,事前征求过纳税人的意见吗?若拿公派留学与培养院士比,这也很不恰当。院士是后天成长起来的,离不开特定的环境和个人努力。指望公派留学以出院士弥补,这是想若非非,只能一厢情愿。
安徽省巢湖市 张永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