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1年05月25日 星期三

    读卢年初“思考者三部曲”

    少 鸿 《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05月25日   12 版)
    “思考者三部曲”:《旧事》《帷幄》《水墨》,卢年初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年7月

        西谚云,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可见思考是件不太讨好的事。尤其是重利轻义的现代社会,人们往往勇于发声,却懒于思考,除非它带来实际利益,比如商场算计与官场权谋,否则就不肯绞动脑汁。不假思索地从众与盲目认同,仿佛已成习惯。当然并非人人如此,社会再浮躁再功利,也总有一些善于也乐于独立思考之人,比如我的朋友卢年初,就花费了大量业余时间,对自己的人生分三段进行了充分的回味、透彻的审视和深层次的思考,并付诸文字,写出了《思考者三部曲》。

        思想之光照进现实,我们会发现什么?不会触目惊心,也没有惊世骇俗,这样的审美期待,只会落空于怀。但当你跟随作者的笔触,穿越了他的人生之后,你便会突破庸常生活的忽略与遮蔽,从平淡无奇中体味到人情世故的美妙与微妙、诗情与哲理、律动与韵味。

        或许由于有着共同的乡村生活经历的缘故,《旧事》引发了我最大的共鸣,更为巧合的是,十四岁那年,我跟着一帮割稻客,到过他所描述的故乡,洞庭湖边那个叫沧港的地方。《旧事》不旧,它的人物鲜活地走动在田野湖汊,乡音与檐下的燕子共呢喃,椿香、汗香与泥香同氤氲,乡情的温馨与少年的忧伤从字里行间弥漫而出。有故乡的人是幸运的——我以为,在城市成长的人是没有故乡的——他自小就从乡村事物那里得到身体与心灵的双重滋养,村庄带着他走上人生之路,而当他企图挣脱羁绊去往城市时,就如作者所说,又不由自主地“带着村庄上路”了。故乡就是我们的心灵胞衣,一旦拥有就是永恒,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时间的剪刀再锋利,也无法剪断那根无形的精神脐带。而当我们跋涉人生很久很远之后,像作者一样回望故乡时,又会发现此故乡已不是彼故乡,故乡和我们都在成长。

        作者从泥土出发,自故乡启程,经千回百转而抵达城市,且成了一个官员,于是就有了《帷幄》,有了他对机关生涯的真切观照。他的心思是细密的,眼光是独到的,笔触是细致入微、惟妙惟肖的,他洞悉着官场的种种奥妙,却不是一味地批判,而是从人性的角度去体味与描摹,并从种种人生尴尬中发现善与美的因素。从办公室的灰色场景中找到诗情与画意,把一本官场题材的散文写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这是他的本事,而他也不忌讳自己也在成长中适应着环境。但是,有所变也有所不变,他坚持着内心的一定之规。外圆内方,这似乎是他为人也是为文的风格。

        而《水墨》,是写教育的。作者当过老师,现在也是地方教育部门的领导者,对基层教育界的人事情状了然于心,写来也得心应手,意趣盎然。体制弊端,个性局限,生存困惑,精神窘境,在犀利的观察与平静的描绘下纤毫毕现,生活的戏剧与众生相次递展演如在眼前,令人感叹为人师表之不易,办好教育之艰难。作者的态度是温和与怜惜的,他的思考也是善意与贴切的,他以他的擅长,从教书人的日常生活中发掘诗意;他以他的细心,擦亮世俗中的本真,充分挥发人生况味,因而他的文字,也闪烁出缕缕人性的光辉。

        纵观《思考者三部曲》,卢年初始终以清澈平和的目光看待世界,以缜密的心态思考事物,以朴实老到的笔调叙述人生。他以理性思辨为经,诗性表达为纬,编织创造了一个独具特色的艺术境界。他的思考与写作,让他的生命体验得到了升华。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丰富,所以管它上帝笑不笑,思索总是少不得的。如果说,生命的长短只能由上帝或命运内定的话,那么精神的边界,却是可以由我们自己来划定的,而划定的方式,便是思考与创造,思考有多深,创造有多丰,我们的精神领域就有多宽广——这也是卢年初的思考带给我的思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