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1年05月25日 星期三

    《人脉》,一部值得细读的长篇小说

    李 辉 《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05月25日   13 版)
    李辉:文学硕士,副编审,河南文艺出版社图书编辑部主任。

        推荐图书:《人脉》

        张学东费时近两年所创作的长篇小说《人脉》终于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了。无论就作家个人还是就出版社而言,这都是值得庆贺的一件事情。

        记得去年在成都书市时,学东很自信地说,“我正在写一部长篇,名字叫《人脉》。”我当时感觉,这是一个具有市场期待的好书名。在接到书稿后,发现《人脉》多达三十万字,篇幅着实不小,谁知我的阅读开始之后,很快就被作品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所深深吸引,以至在很短时间内便读完了。

        《人脉》以上世纪80年代西北小镇五尺铺为背景,以流浪少年乔雷被收养并跟随其义父返乡扎根为主线,摆在主人公乔雷面前的是一个支离破碎的窘困家庭。家中除了一个因大女儿的不幸死亡而发疯的疯女人之外,还有乔云、乔雨、乔虹三个未成年的女儿。可以说,一家人的生活重担全部都落在了干爹乔万金的身上。在这样一种艰难的生存状况下,乔雷的出现,当然就是不受欢迎的。除了不会说话的哑巴妹妹乔虹对于乔雷表现出了某种天然的亲和感之外,乔云和乔雨对于乔雷所持有的是一种极端的排斥态度,而乔雷却偏又是一种不肯轻易低头认输的倔强个性,二者之间类似于针尖对麦芒式的矛盾冲突,构成了《人脉》最基本的一种情节张力。乔雷,作为一个早已在多年的流浪生活中形成的自由散漫的习惯,要想真正地融入关系颇为复杂的家庭之中,难度显然很大。同样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乔家内部自身的矛盾冲突之外,另外还有丁丽英和上官莲两个女性人物,她们也先后与乔雷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感情纠葛,因而也深深地介入到了乔雷堪称坎坷的命运之中。

        主人公乔雷作为上世纪60年代末或70年代初生人,他的身上携带着一种70年代人特有的精神气质,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色。张学东正是独到地关注到了70代人的成长,在作品中绘声绘色地表现了这一年代人对历史茫然无知的精神状态。同时,作品也展现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映射出对政治和制度的独到见解。

        就创作技巧而言,这部小说将乔雷和“我”的第三、第一人称天衣无缝地融汇在一起,往来转换自如,充分调动叙事视角,将全知和平视相互交叉,可以说十分具备挑战性,然而,小说通篇读来却自始至终没有丝毫的跳跃感或撕裂。由此可见,张学东确实具备了相当高水平的语言转换能力。

        对于《人脉》书名的含义,张学东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诸如仁、义、礼、智、信、爱等相承于一脉,是人脉的根本。这些最本源的为人处事之道,正是经历了三十年改革开放后的国人亟待倡导和遵从的。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