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1年05月25日 星期三

    让历史“站”起来

    府建明 《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05月25日   14 版)
    府建明,江苏人民出版社副总编、编审。长期从事人文社科图书的策划与编辑,主持出版“敦煌文献分类录校丛刊”(10种)、“中国佛教宗教史丛书”(7种)、“新版宗教史丛书”(4种)、“海外中国研究丛书”(后80余种),以及《佛教大辞典》、《从清华园到未名湖》等。

        推荐图书:“地图上的中国历史丛书”

        如果说一段精彩的文字能让枯燥的历史“活”起来,那么一幅地图有时能让沉睡的历史“站”起来。因为所有历史,无论是人物或事件,还是种种精神的物态化呈现,都是以一定的空间为舞台的。还原历史,实际就是还原时间迁流中的空间形式。

        正是因为这样,古代史书便有“左图右史”的传统,力图使繁冗的历史变得形象生动,使复杂的地理变得清晰可辨。而近代以来形成的历史地理学,成为历史学科中的一个重要门类。我国历史地理学的开拓者谭其骧先生所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8册),由于在我国边界谈判和外交、国防及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誉为新中国社会科学最重大的两项成就之一。但由于这一学科需要有相当的专业水平,它在一般的通俗性史书中运用得较少,有时至多作为一种辅助的手段,穿插点缀一下。

        现在由谭其骧先生的高足葛剑雄教授主编的这套“地图上的中国历史丛书”,则是历史地理学在通俗性史书中的有益尝试。这套书由四本组成:《疆域与政区》、《古都与城市》、《交流与交通》、《民族大迁徙》。四本所述的主题,都是与地图有着密切关系的,甚至可以说离开了地图就无法清晰准确地叙述。因为其中涉及大量的古地名和各种地理要素,若非用地图来表示,即使费尽笔墨也无法让读者从云山雾罩中理出头绪。疆域与政区、古都与城市,自不必说,一张地图就能让分界与规制一目了然,远胜过千言万语;交流与交通、民族之迁徙,若没有相应的图示,也没法立体地展示当时宏阔的历史场景。

        历史当然不仅仅是上述这几个方面,它还有更复杂更丰富的内容。但历史是普遍联系之网,恰如《华严经》所说的因陀罗网,疆域与政区的确立、古都与城市的建设、交流与交通的繁荣与衰落,以及民族的迁徙与融合,都无不是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宗教等等活动的直接或间接折射。因此,作者与出版社选取这四个主题,固然是它们最适合为历史地理反映之故,但同时也是有意识地用这些主题呈现历史的多彩与多姿。当然,它还可以拓展,譬如战争史及某些专题史,若用地图来展现,也必能起到纯文字类读物所起不到的作用。这便印证这样一句话:历史不仅是时间的产儿,也是空间的演员。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这套书不是时下一般所称的“图文书”,即仅配以一些图片活跃一下版面,或增添一点视觉效果;它完全是以地图提纲挈领,然后用精妙的文字钩沉事实,从而让读者看到纵横阖闭的“立体”历史。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