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1年03月02日 星期三

    步入红妆的桃源

    孟 晖 《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03月02日   13 版)

        已经有朋友在读过《贵妃的红汗》的“澡豆”、“皂荚”两节之后,特意告诉我:她奶奶当年就用豆面洗碗,她自己小时也用皂角泡热水洗澡洗发。豆面与皂角浸水之后都能起泡沫,因此,我在文中说这二者不像现代工业生产的肥皂产品那样起沫,是不对的猜测。

        针对“冬灰”一节,另一位朋友也回忆小时生活在农村,经常看到老乡把穿了一阵的衣服泡在豆秸灰水中,以此让衣服重新变柔软。还有朋友谈起从前家乡使用取暖火箱以及炭灰的具体方式。朋友们的这些经历显示,所谓传统生活方式,即使对于70后一代的很多人来说,也仍然是曾经的亲身经验,是刚刚被丢弃的昨天。不过,由于大家一心向往进步,向往现代城市所代表的现代生活,相形之下,遗落在自己身后的乡土经验既简陋又陈旧,并且与贫困艰苦联系在一起,自然不值得回首一顾。

        在北京的一个简易“居民住宅区”度过童年,所以我本人倒是不太有类似的经验。冬天擦手擦脸的蛤蜊油,似乎是我对于旧式护肤品的唯一接触了。曾经因为要写以唐代为背景的小说,所以通过翻阅《千金方》去体会那个时代的质感,结果却被其中的世界完全迷住。最惹兴趣的就是这部医典中开辟专门的章节,集中介绍化妆品、美容用品的制作以及熏衣的方法,其中配方之多、配料之眼花缭乱,实在激发人好奇。后来发现《外台秘要》、《普济方》等医书始终保持着同一体例,不仅如此,从《齐民要术》开始,生活百科用书也一直把化妆美容之道当作必不可少的内容,这让我忍不住产生了把种种记录稍加梳理的想法。

        按照化妆的传统习惯,《贵妃的红汗》介绍了三大类妆品:白色妆粉、统名为“胭脂”的红色化妆物以及头油。另外,化妆之前,清洁皮肤、保持身体卫生的环节亦十分关键,恰好文献里对于这类用品的介绍也很丰富,因此,又添加了传统洁肤用品的内容,作为全书的第一章。勾起朋友回忆的内容就在这一章,即以豆面为主料的澡豆、由皂角发展出来的传统香皂、利用植物烧灰而成的碱皂,此外还有老北京人曾经熟悉的称呼“胰子”——添加猪胰的润肤皂。

        几大类原料说来简单,但是,在古代典籍中,却利用配料的更改,制造出繁多的变体,各有具体的美容效果。传统化妆品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始终贯穿着中医药知识,特别是高档精品,极其讲究配料的药性功能,所列药料缤纷到令人目眩。这一特点不仅体现在洁肤卫生用品中,也同样体现在妆粉、胭脂、头油当中。可惜我完全缺乏中医知识,所谓梳理,自然也只能是好奇心驱使之下最为初浅的罗列与排比。

        即使是这种罗列工作,过程也颇予人乐趣。比如认识到《红楼梦》中螃蟹宴上特备用来洗手的“桂花蕊熏的绿豆面子”,乃是汉晋以来的澡豆的直接延续。更引出“啊”的一声惊喜轻呼的则是,通过《秘传花镜》等书明白到,平儿理妆一节的“将一个宣窑磁盒揭开,里面盛着一排十根玉簪花棒”,反映了当时一种独特的保存妆粉方法:把妆粉灌入将开未开的玉簪花苞里,封存在容器内,通过这种方法让粉慢慢熏上花香。

        因此,对我来说,琢磨医书、生活用书中记录的美容品配方,由此来辅助领会古典文学作品中涉及相关内容的描写,便是写书过程中的赏心乐事了。至于这些配方是否能够具有重新启动的价值,只能等专家们来加以关注。值得一提的是,我的朋友说,即使在洗洁精兴起之后,她奶奶仍然坚持使用豆面洗锅碗,其理论是:“天天入口的东西,用那种吃不得的东西来洗,咋行?”看来,这位老人家无意中成了绿色环保生活方式的先驱!如果豆面真的清洁效果鲜明,那么今天何妨重新将其启用。更有意思的是,从唐代的《千金方》一直到慈禧太后,都把掺有特定中草药成分的豆粉敷在脸上,如今天做面膜一样。当代热心恢复“汉方”妆品的人士是否可以研究一下,慈禧太后的“玉容散”配方是否确实含有几分专业道理?再如头油用旱莲台、百药煎等天然材料染发,当今,人人都了解化学染发剂的潜在危害,一些女性因而改用新疆特产的海娜粉,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假使把旱莲台、百药煎加以开发,未必不会受到欢迎。

        就是在埋头写《贵妃的红汗》一书的过程中,我从杂志上意外地读到一条消息:日本美容业把往昔艺伎们护肤用的“夜莺粪粉”重新发掘出来,包装一新,并且请前“辣妹”维多利亚做代言人。一时间,争相使用带有这种古怪成分的产品,成了欧美娱乐明星当中的时髦,国内的一些爱美女郎不甘落后,也通过网购的形式跟风。

        中国古代医典中一直把多种禽粪当作美白材料,直到1888年,清朝太医还在为慈禧太后专门配制的“玉容散”中掺加鹰粪、鸽粪,这可是每每让我感到困惑和尴尬的情况之一。然而日本人却想到拿此一古老奇怪的方法来赚钱!且不说这种做法是真有科学道理,还是纯粹的商业噱头,其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全世界的时髦人士,包括中国女性,都在掏腰包的同时被植入一个错误的观念,以为用禽粪美容属于日本的独特传统。照这样下去,中国古人所倚重的其他那些奇怪美容材料,如白僵蚕——因白化病死亡的蚕的尸体、鹿角粉、益母草粉等,是不是也会在某一天被日本人或韩国人重新开发,变身成邻国美容业的传统与成就呢?

        当然,专业以内的事情终究得由专业人士去操心。这本书的另一个兴趣点在于,传统化妆品、美容用品一方面实现了作坊化生产与商业性营销,一方面,很多制品始终可以由私人手工调配。特别是如宋时的《事林广记》等书,非常周到地为中等人家的女性提供了简单易行的制作方法。像猪胰,除了与皂角等原料掺在一起形成固体皂球之外,从《肘后方》成书的时代起,就用于制作冬天的护手膏。具体方法是把猪胰与其他中草药配料捣成泥,泡在酒中或用酒煮过,形成滑脂。清代将其成品称为“沤子”,《红楼梦》中的元宵夜,贾宝玉要“小解”,便立刻有小丫鬟取来热水、洗手盆以及沤子壶,供宝玉以及秋纹、麝月在用热水洗手之后抹沤子护手。

        目前,DIY健康环保型美容用品是很多时尚女性的爱好,也许,她们在看过本书之后,会在自己家的卫生间里尝试复制古典文学中才子佳人用过的口脂面药。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就算为女性读者们增添一点情趣了。

        (《贵妃的红汗》,孟晖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