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1年02月23日 星期三

    《功能语法导论》是韩礼德教授运用自己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对英语的全面描写,其中涉及他的代表性思想“语义三元论”,以及语义范畴在词汇语法和语音系统中的体现。胡壮麟教授称其为韩礼德语言学思想的集大成者。

    成就一段“姻缘”

    ——韩礼德《功能语法导论》汉译感评

    彭宣维 《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02月23日   08 版)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

        2007年7月我们一行去欧洲南丹麦大学参加第34届国际系统功能语法大会。会间,我们和韩礼德教授(Michael Alexander Kirkwood Halliday)谈到《功能语法导论》(第2版)(简称《导论》;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的汉译问题,不料他惆怅道:十多年前,中国就有人说要翻译,但十多年过去了,一点音讯也没有!对此,我们在场的中国代表颇感汗颜!

        的确,我们这些研习系统功能语法的后学,天天在谈系统讲功能,一心想着学科前沿,发表自己的见解,评长论短,却很少想过我们身边还有许多不完全了解、但想进一步掌握系统功能语法的读者。我们的老师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对引进和介绍系统功能语言学做出了积极贡献;如今轮到我们了,我们该做些什么呢?是不是只有学科前沿?我想我们应该从深度上来介绍这个学派对语言现象的具体处理方案。而从细节上作引介工作的最好办法,自然就是经典原著的翻译。这有利于国内其他读者了解那些早已为行内学者熟知的精辟见解和理论方法,同时开阔我们自己的研究思路。

        一方面,我们所谓紧跟学科前沿的可能后果,就是从英语到英语,把自己的母语搁置一边,想当然地认为,应用有关理论和方法研究汉语是中文系的事情!理由似乎很充分,因为我们已经有了大量的介绍和著述,也引进了原版文献。而接下去就该是专门从事汉语研究的同行该做的了!我想这也许是《导论》至今没有汉译本的主要原因吧,至少我个人的潜意识是这样的!现在回过头去看,这种想法实在简单,因为学术研究讲究师承;同时,如果没有经典文献的汉译本供广大读者参阅,一般来说人们是很难在自己接受的学术训练之外静下心去啃外文原著的,这样就谈不上据此研究汉语,更谈不上系统研究了!

        另一方面,如果没有汉语界同行的参与,不断为我们提出那些只有经过长期思考才能发现的深层次问题,我个人发现在目前的条件下我们的研究工作是很难深入的,而且容易固守一隅。这样,说得好听一些是“曲高和寡”;不入耳者,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自说自话”!结果,英语研究难以深入,汉语研究也会浅尝辄止。这对一个学科的发展来说需要特别关注!相反,如果我们比较一下韩礼德有关汉语音韵学方面的见解,尤其是对汉语韵母系统的描写,以及他对印欧语“音位”概念的比较,就会对国内目前系统功能语法在汉语方面的应用研究有所感慨;而他从词汇-语法角度对英汉语特点的比较探讨,同样发人深省。

        我们只好从头开始;而组织翻译韩礼德的著作,是我们尝试的第一步。2007年9月,我利用在美访学终于有些闲隙的机会,开始联系一批有相应修养的朋友来协作实施《导论》的汉语翻译。感谢大家的鼎力支持,诸位好友立即全力投入到这个在国内算不得什么科研成果的项目上来,并于2007年12月中旬前将各章的译文陆续发给了我。我利用学校圣诞节放假的机会,集中精力统稿,然后将电子版发给香港城市大学韩礼德语言研究智能应用中心Joey Wong女士,由她将书稿打印后转交在港访问的韩礼德先生。2008年9月和2009年9月上新一轮的系统功能语法课,我按照上课的相关议题,把译文先后分章发给听课的两届研究生(包括部分博士生和高校进修教师),听取他们的意见。然而,校订和做图实在太慢,所以定稿时间一拖再拖。所幸,这项穿针引线的工作终于完成。2010年11月在同济大学召开国际语篇分析及第12届中国英汉语篇分析研讨会上,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向与会代表赠送了首批汉译本。我们可以释怀了。

        《导论》是韩礼德教授运用自己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对英语的全面描写,其中涉及他的代表性思想“语义三元论”,以及语义范畴在词汇语法和语音系统中的体现。胡壮麟教授称其为韩礼德语言学思想的集大成者。笔者在“汉译本校后记”中指出了体现该书“集大成”地位的三个方面:一是它囊括了韩礼德教授在伦敦学派的基础上发展来的关于“系统”和“功能”语言观的大量前期论述(包括来自学派内部诸多追随者的研究),二是它阐述了韩礼德教授的语言学思想渊源(包括他在引论部分提到的三个主要外部来源),三是它反映了此书在整个语言学发展史上的地位。第一点在《导论》后附的“进一步阅读文献”部分有较多说明;后两点以《导论》有关章节涉及的一些内容为线索,在胡壮麟教授所作“导读”的基础上给予了补充,为系统研究韩礼德语言学思想来源作抛砖引玉。本书译成汉语,对我们研究汉语无疑具有指导作用。

        韩礼德是“整合”欧美功能语言学和中国传统语言学的第一人。他早年受业于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罗常培教授(北京大学)和王力教授(香港岭南大学),在我国传统语言学(也包括方言调查)方面接受过严格甚至十分苛刻的训练(这是据韩礼德本人的回忆;另见韩礼德文集第8卷《汉语语言研究》以及与哈桑合著的《英语的衔接》;衔接的基本思想在《文心雕龙》中,甚至更早的王充的论述中就出现了)。他是伦敦语言学派创始人弗思的传人,秉承了功能人类文化学的基本思想,以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为着眼点考察语言运作;同时,他的作品充分吸收了20世纪上半叶美国人类人种学(特别是萨皮尔—沃尔夫的“语言相对论”)以及60—70年代的社会语言学研究成果的精髓。此外,他的“系统”思想直接和当代计算语言学接轨,洞开了对语言做系统解释和分析描写的新天地。而韩礼德受父母影响,从小在古希腊语和古拉丁语方面打下了良好基础。他还熟悉日语、俄语、法语等,他的著作同时充分反映了他对古希腊以来欧洲语言学传统的深刻洞见和恰当把握。总之,《导论》在语言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译本在“校后记”部分还谈到了系统功能语言学在整个现代学术背景下的归属问题。现代语言研究可以粗略地分为三个基本侧重点:一是“语音学”立足点,二是20世纪前2/3时间内“逻辑命题”表述和“形式句法”演算的立足点,三是从18世纪开始以格式塔心理学为前提的“语义”学派,侧重点是语义研究传统。系统功能语言学就是在这个大的背景下和具有逻辑演算性质的形式主义下并行发展起来的。这个以语义为着眼点的潮流包括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生成语义学和认知语言学(集中从心理认知角度探究语义和其他语言现象)。显然,系统功能语法在语义学转向的语言研究传统中(包括语言学和语言哲学)是从作为格式塔的语义系统出发,到词汇语法和语音等表达层面的,具有明确的拓扑学思想。

        顺便提一句,我们正在翻译韩礼德的10卷本文集中余下的9卷及其他著作。但愿我们的工作能为中国的语言学研究事业贡献绵薄之力。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