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1年02月23日 星期三

    出版接轨资本:理性对待上市

    张 梦 《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02月23日   06 版)

        “什么公司上市不是最本质的问题,最本质的问题在于这个上市公司能否有再生能力。”

        上市并不是出版企业融资的唯一方式,发行债券比发行股票具有更大的优越性。

        事实上,中小出版企业有三个竞争优势:专业出版资源丰厚、专业人才相对集中;特色鲜明、个性十足,易于形成品牌;经营机制灵活。相比之下,中小出版企业做大难,但做强易。

        1月21日,中国出版集团总裁聂震宁表示,中国出版集团旗下的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将在2月份争取完成工商登记注册。2012年初,股份公司将争取国内A股上市。

        新闻出版总署出版产业发展司司长范卫平近日公开透露,一批出版传媒企业具备了转企改制到位、经济业绩优良、发展效果良好等几个特点。将陆续登陆资本市场,完成上市。

        据悉,目前国内已上市的出版传媒企业达到41家。江西出版集团、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广东出版集团、河南中原出版集团等10多家出版集团都在积极为上市做准备。

        有关专家表示,上市是一把双刃剑,中国出版传媒企业是否需要进入资本市场融资,应该根据企业是否具有强烈的扩张需要来决定。任何赶时髦、抢头筹、显政绩、图眼前的行为都将严重伤害自己的企业乃至于整个出版传媒业。

        上市潮涌

        去年4月,国家九部门联合下发《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鼓励处于成熟期、经营较为稳定的文化企业在主板市场上市,鼓励已上市的文化企业通过公开增发、定向增发等再融资方式进行并购和重组,这是新中国第一个金融全面支持文化产业的文件。

        分析人士指出,上述指导意见的出台将加快传媒出版企业上市步伐。传媒出版板块上市公司与其行业规模严重不成比例,预计未来传媒出版板块将成上市步伐最快的行业之一。

        去年7月26日,新闻出版总署出版产业发展司司长范卫平在《2009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新闻通气会上表示,新闻出版总署正在积极推动改制到位的出版企业上市,未来在资本市场上将形成一支可观的“文化生力军”。

        文化产业振兴政策发布不久,出版行业资本运作风起云涌。去年5月26日,南方股份有限公司在广州正式挂牌,成为广东省第一家彻底实现整体股份制改造的大型国有文化企业。

        1月21日,中国出版集团总裁聂震宁表示,中国出版集团旗下的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将在2月份争取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如果一切进展顺利,2012年初,股份公司将争取国内A股上市。

        中国出版集团的转企改制历时6年之久。早在2004年,国务院即批准中国出版集团转制为中国出版集团公司,直至2010年12月30日,中国出版集团才获得中宣部批复,完成股份公司成立的所有基础工作。

        此前的2002年,经国务院批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等12家出版发行机构,从原政府主管部门剥离出来,组建了中央级的大型现代化出版集团——中国出版集团。

        去年10月28日,由湖南出版集团整体改制重组而成的中南传媒挂牌上市,对于这家传媒板块期待已久的大盘新股,资本市场爆发出火样的热情。

        首日收盘13.80元,大涨29.46%,大幅超出了机构此前的预期,总成交额32.98亿元,换手率达73.90%,交投十分活跃。

        上市次日,中南传媒再次强劲拉升,盘中一度冲击涨停,收盘14.19元,总成交额24.45亿元,换手率52.97%,并带动传媒股纷纷走强。中南传媒的市值突破248亿元,一跃成为出版传媒板块的新龙头。

        据悉,江西出版集团、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广东出版集团、河南中原出版集团等10多家出版集团都在积极为上市做准备。

        来自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中国共拥有29家出版集团,各类中央以及地方性的出版公司约450家。

        在上市路径上,众多地方出版传媒巨头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借壳。2006年5月,上海新华发行集团收购华联超市四大股东所持45.06%股权,成为其控股股东,再将新华传媒100%股权与华联超市资产进行置换,同时向华联超市流通股东每股10送2.38股,由此实现核心业务成功上市,公司后更名为“新华传媒”,成为国内出版发行企业中首家A股上市公司。

        2008年11月3日,安徽出版集团旗下主业全称变更为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借壳上市。该公司证券事务部严云锦就直言:“借壳方式将大大缩短上市时间,从2008年1月停牌到2008年9月获证监会核准,所费时间不足1年,而IPO需要排队等待时间可能会几年。”

        去年11月4日,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以总价987.80万元(不含佣金)拍得*ST源发35.077股份。一旦过户,公司控股权将发生变动。这意味着,长江出版将入主*ST源发。

        资料显示,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组建于2004年。2007年10月正式成立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现拥有成员单位27家,其中全资成员单位(子公司)18家,控股公司6家,参股公司3家,年销售达37亿元,总资产过50亿元。

        日前,中原出版传媒集团正借壳2008年1月起暂停上市的S*ST鑫安,获注估值约13.69亿元的出版、印刷、物资等资产后的S*ST鑫安有望今年恢复上市。

        分析人士指出,房地产调控政策下,房地产企业借壳难以获得监管部门批复,客观上也为文化类企业上市增加了机会。如*ST白猫原重组方案将注入上海城隍庙附近一处商业地产,但却未在股东大会通过的有效期内获得证监会的批复。

        缘何上市

        不久前,新闻出版总署发布2009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显示,全国新闻出版业2009年实现总产出10668.9亿元,增加值3099.7亿元,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的0.9%。这表明中国新闻出版产业已经成为文化产业的生力军,成为国民经济中不可忽视的产业部门和重要力量。

        据称,该报告基于2009年10月至2010年5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首次新闻出版产业调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由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发布的全国新闻出版产业年度分析报告。

        报告同时指出,新闻出版行业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数字出版合计的总产出、增加值和营业收入在全行业中分别占比19.7%、25.3%和19.9%,版权贸易与服务和内容策划、制作与提供等业务收入在营业收入中占不到0.1%,尚不能充分、鲜明地体现新闻出版业作为现代内容产业的本质特征。

        有关专家指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之一就是缺乏市场主体。如果缺乏市场主体,任何一个产业都无法做大做强,而之前由于体制的原因,不仅新闻出版整个文化产业都存在市场主体不健全的问题。

        不过,这一问题随着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推进,已经逐步得到解决。目前出版传媒业的体制改革正按照规划稳步推进。先要让事业单位转为企业单位,由公司制到股份制,然后走向资本市场。

        分析人士指出,随着市场主体的基本形成,出版传媒领域一定会涌现更多的上市企业。而上市不仅具有比较明显的财富积累效应,还将通过大幅扩充企业的资本容量,进而刺激企业扩大市场容量,提升产业集中度,并由此推动出版企业形成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新闻出版总署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出版传媒业对资本的认识和运用还仅仅是开始,开辟安全有效的融资渠道,积极探索出版传媒产业投融资的多种渠道,已经成为振兴出版传媒业的重要举措。因此,要鼓励有条件的出版传媒企业整体上市。

        有关专家指出,出版传媒企业上市目的是为了谋求更大的发展,企业首先应该把未来发展布局做好。应该鼓励上市企业多做一些跨行业、跨地区的发展,在主业做大的基础上要向新媒体、新领域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表示,企业上市的目的,除了能够大规模的融资以外,还能够帮助企业整合资源。当前媒介整合竞争的一大趋势就是打破了各种不同媒介、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过去原有的行政的、技术上的壁垒,在一个更大的层面上进行重新整合、洗牌等。企业上市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资源整合,可以降低企业的成本。此外,上市后企业的市场价值得到重新定位,能够帮助企业迅速定价。

        据介绍,从世界文化产业发展来看,美国、日本、欧洲大型文化产业集团都是上市公司。以声名显赫的新闻集团为例,原来只是澳大利亚的一家小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拥有了现在的规模。

        事实上,出版传媒企业上市可以规范企业的经营管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上市需要满足严格的上市标准,接受监管机构与公众的监督,因此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会更加规范地运行。中国的出版集团大多数是靠行政手段捏合在一起的若干个关联或不关联的公司组合,通过上市可以推动资产的优化组合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可以提高公司的运行质量。

        同时,出版传媒企业上市可以扩大企业知名度,提高企业的影响力。过去少有人提辽宁出版、安徽出版,上市后,这些出版机构通过跨地区、跨行业发展,其影响力、知名度大幅提升。

        有关专家表示,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大幅提速时刻已经来临,一批出版传媒集团公司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完善,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界和跨所有制的合作、联营、并购、重组将取得实质性进展,随着一些大的新闻出版集团整体实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将带动中国整个出版格局的变化。

        理性对待上市

        出版企业上市固然重要,但上市绝非出版企业做大做强的充分条件。也就是说,上了市的出版企业也可能做不大做不强,甚至可能破产。

        例如,美国马克斯韦尔集团既有上市公司,又有私营独资企业,还有不上市的股份合作公司和非赢利性的实体。大权集中于一人,在集团中私调资金、划拨利润、转移债务,造成私营部门大量赢利而上市公司总额亏损,结果导致马克斯韦尔出版公司被证交所下令停牌,最后整个集团破产清算。

        分析人士表示,市场经济制度健全、现代企业经营机制成熟的美国出版企业尚且如此,转企改制尚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出版传媒企业就更不用说了。

        根据目前经验,出版传媒企业上市后并非都是平步青云。2002年5月,湖南出版集团出资6000万元收购了上市公司武汉诚成文化投资集团的股份,实现连带上市。但8个月后它就将股权转手。不久“诚成文化”就发生了董事长出走的变故,股价跌幅近10%,幸亏湖南出版集团及时抽身,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2004年12月,《北京青年报》掌控的“北青传媒”在香港成功上市。有媒体披露,“北青传媒”上市融资9亿港元大多躺在银行里。随后2005年10月三位领导又因经济问题被捕,股价急跌20%,上市仅一年多,就陷入低谷。

        有关专家表示,上市是一把双刃剑。中国出版传媒企业是否需要进入资本市场融资,应该根据企业是否具有强烈的扩张需要来决定。任何赶时髦、抢头筹、显政绩、图眼前的行为都将严重伤害自己的企业乃至于整个出版传媒业。

        分析人士认为,出版传媒行业,其本质上推动力不是金钱资本而是智力资本,这是个真正“以人为本”的行业。而盲目的圈钱行为不仅会降低企业未来的投资价值,影响自己的发展前景,更重要的是将对中国出版业的声誉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

        还有学者认为,出版企业上市虽然可以更加便利地直接吸纳社会资金,但也增加了企业经营的风险性,很容易因被炒作而陷入经营危机。因此,出版企业集团在上市之前,一定要慎重考虑,要在人力、物力方面做好充分准备。

        值得一提的是,上市虽然有融资的功能,但更重要的是规范企业的经营,找到合适的业务发展方向和赢利模式,更好地回报股民。

        诚如中国出版集团总裁聂震宁所说:“上市以后,股民就立刻等待着你的回报,等待你的绩效。只有绩优股才能持续往前走。因此,什么公司上市不是最本质的问题,最本质的问题在于这个上市公司能否有再生能力。” 

        上了市的出版企业有可能做不大做不强,反过来,不上市的出版企业也有可能做大做强。德国贝塔斯曼集团至今坚持不上市,但仍然是全球最大的出版集团、欧洲最大的传媒集团、世界第三大传媒集团。

        从发达国家的情况看,真正上市的出版企业是极少数的,所占比例甚小。根据美国《出版商周刊》的统计,在美国上万家出版社中,上市的独立出版企业也不足0.5%。

        在中国出版企业股份制改造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种错误倾向,以为股份制改造就是要上市,以为资本运营就是要上市。其实,上市不是股份制改造的终极组织形式。即使是大型出版企业也不应把上市作为唯一选择,上不了市或很难上市的中小出版企业更不要以为从此就与资本运营绝缘了,就不能做强了,甚至无法生存了。

        事实上,中小出版企业有三个竞争优势:专业出版资源丰厚、专业人才相对集中;特色鲜明、个性十足,易于形成品牌;经营机制灵活。相比之下,中小出版企业做大难,但做强易。中小出版企业如果在其擅长的一两个领域占得优势,就完全可以称之为“强”。

        有关专家认为,上市并不是出版企业融资的唯一方式,发行债券比发行股票具有更大的优越性。媒介产业发行企业债券可以筹集到巨额资金,且不会使媒介的国有性质发生改变,因而政策性风险非常小。

        因此,出版企业必须正确认识和理性对待上市。已上市的出版企业要趋利避害,谋求又好又快的发展;准备上市的出版企业要保持头脑冷静,积极稳妥地创造上市的条件;上市无望的中小出版企业也不必悲观失望。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