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类历史迈进20世纪后,无论是发达的西方世界还是中国大地,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西方在经历了上帝之死、技术理性主义幻灭这一深层文化危机之后,其生活方式的每一方面,无论是宗教的、艺术的、科学的、经济的都在经历着动荡,需要重建精神家园。
中国社会则正处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转型、百年现代化梦想正逐步变为现实、新旧体制深刻变革交汇重叠的非常时期,传统的精神家园被逐渐消解、摧毁,而新的精神家园正在重建的关键时期。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重建已不再是少数精神贵族的私事,而是每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然而,发掘出一种符合时代潮流、能够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感召力的意义与价值并非易事,需要一切有忧患意识的哲学家们、思想家们、历史学家们等共同努力。由国内著名学者李德顺教授和衣俊卿教授主编,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型系列“精神家园丛书”第一辑四部(李德顺、孙伟平、孙美堂著:《精神家园——新文化论纲》;孙伟平、张明仓著:《人化与化人——现代视野中的新文化》;魏义霞著:《中国人的命运哲学》;欧阳康主编:《民族精神——精神家园的内核》)正式出版发行就是这种努力的见证。从已经出版的第一辑四部书来看,这套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丛书立意深远,有一种强烈的时代使命感。人的文化家园就不仅仅是物质生活的“伊甸园”,而且还是人的精神生活的“圣地”。文化家园具有两种不可或缺的功能:一种是给人“安身立命”的功能;另一种是给人“安心立命”的功能,即对人的以精神的、超验的、审美的、求真的、至善的、至圣的、理想的、意义的、价值的需求等为内容的纯粹精神生活需要的满足功能。对人类来说,意义与价值世界就是人的本质世界,就是人的理想世界,就是人苦苦追求并为之献身的精神世界。这个世界是人创造的,同时也是可以改变、可以更新、可以不断超越的。
意义与价值是人生存的基本信念,是人的文化家园的灵魂,它虽然属于“精神层面”,却是人生存的最深层根基,意义与价值世界的动摇必然导致文化的危机。文化危机与意义、价值世界的颠覆是内在的同一。文化危机的到来必然导致生活世界的动荡和混乱,使人陷入困境。中国的传统文化必须面对包括基督教为核心的西方价值观念在内的各民族的价值观念,以追赶西方发达国家为特征的现代化使我们无法拒绝西方现代社会的某些价值原则,在革新过程中我们必须对民族传统文化进行“祛魅”。这一切从某种程度上导致我们曾经熟悉、习惯、依赖、归宿的精神家园的破碎、坍塌。需要重建我们的价值世界,重建我们的精神家园,这套丛书无疑要承担这一光荣而神圣的使命。
第二,丛书风格独特,融学术性、知识性、可读性于一体。精神家园的建构是价值体系的理论创造,是一件严肃的逻辑论证和学术探讨,而不是对大众的娱乐和媚俗。在编者们看来,只有在人们自己生存发展实践中形成的价值观念系统,才会成为他们的真正的精神家园;一切现成的、外来的观念,也只有在人们自己的实践和历史中得到肯定,才能真正进入他们的精神家园。因此,“精神家园丛书”的写作需要作者具有很高的学术修养和造诣,作品具有很高的学术性。但是,从另一方面看,精神家园,中华民族精神家园是各民族人民自己的家园,需要大众的理解、认同、守望。基于这个初衷,丛书作者们力求深入浅出,把艰深的道理表述得清楚明白,同时还有多幅插图配合主题,以起到更好的阅读效果。
第三,丛书气势恢弘,纳古今中外哲学、宗教、历史、伦理等百家争鸣。自人类诞生以来,人们就一直在不停地寻找、构建、维护、翻新着自己的精神家园。人们用宗教、艺术、哲学、科学、教育甚至战争等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发现、表达、验证和实现对精神家园的追求。因此,精神家园建设,这是一个很深、很广、很活的题目。这套丛书是一套开放的、各种题材、各种选题、各种视角、各种学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丛书,编者们不求形式的统一和规范,唯求思想内容的品位和境界,务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立足现实、审视传统,并以此来充分展示我们精神家园应有的丰富多彩、灿烂温馨的面貌。
我们期待“精神家园丛书”更多的精品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