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1年02月02日 星期三

    寻求公共社会的价值共识 ——评曹林的《拒绝伪正义》

    杨于泽 《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02月02日   19 版)
    《拒绝伪正义》,曹林著,中国发展出版社2010年11月第一版,25.00元

        几年前,各地报纸纷纷开办时评版,有时评版特别强调“建设性”。说穿了,大概是要求作者从正面言说,最好提出解决方案。以嘻笑怒骂为特征的杂文被认为不合时宜,鲁迅也被某些人看做一个不合格的评论作者,因为他擅批判,文章嘻笑怒骂,似乎缺乏“建设性”。

        捧读《中国青年报》主任编辑、评论员曹林刚面市的评论文集《拒绝伪正义》,心中有强烈共鸣,也有强烈惊奇。这本书鲜明亮出“批判”立场,作者把全部文章编成八大批判,包括“权力批判”、“腐败批判”、“舆论批判”、“制度批判”等。只看文题,诸如《权力通吃下,我们都是陪舞者》、《拿出治民一半的严苛与智慧去治官》,就感到文章锋芒毕露。这些文章都公开发表在主流媒体上,并被各种门户网站大量转载。批判被容忍,直至认可,一方面标志着今日言论自由的尺度,另一方面也说明作者的批判是合时和恰当的。

        当代中国处于现代化进程之中,经济高歌猛进,制度有待创新。用学者许纪霖的话说,富强已至,文明尚远。关于社会历史进程,毛泽东提出“破旧立新”,也说过“不破不立”,这是历史辩证法。所谓“建立和完善制度”,一直挂在我们嘴边,但长期行动跟不上,原因恰恰在于,传统价值观念及其相应的制度依然牢固。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不“破”而欲“立”,终不可得。

        时事评论现在既得受众追捧,又获媒体青眼,是现实需求催生的“供给”。时事评论有着两个任务维度:一是对现实的观照与把握,二是分析、判断与指引。文以载道,但今日之“道”并不仅仅指理论或观念,它更强调用“道”来观照现实、把握现实,对现实作出是非判断,并指出变革的方向,结果就是“破旧立新”。这种由新闻事件触发的对社会现实的观照,就不可能不带有强烈的批判性。

        另外,中国要建立公民社会,已成为我们社会取得的重要共识,而公民社会需要更基础的价值共识。寻求价值共识,官方与民间认同,精英与草根认同,社会内部无异议或少异议,就成了媒体要达致的一个目标,也成了时事评论的历史使命。

        《拒绝伪正义》是批判取向的,其批判并非基于人性的直觉,而是基于现代价值理性。作者说:“一个负责任的评论作者,应该有一套自己所尊崇的原则,一套恒定的价值观,把自己的判断建立在那些经过深思熟虑所接受的原则上基础上。”他对现代政治哲学和伦理学的论述是娴熟的,而且一以贯之。离开这样的分析,所谓批判,很可能止于嘻笑怒骂,最终走向价值虚无和文化虚无。

        以现代价值理性为工具,“破”即是“立”,而“立”还需“破”。而所要立的是现代价值及其制度安排。这套价值,乃至相应的制度安排,早就载于我国宪法,化而为各种立法。所谓批判,说穿了,不过是要把写在纸上的原则落实到现实中来。这种批判兼具揭示、启蒙之用,它没有逾越体制的边界,但不乏批判的锋芒。反过来讲,批判即使锋芒毕露,由于已有价值共识,它不过是传播价值共识,扩大价值共识。

        多年以来,曹林几乎每天都从北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曹林每年撰写的“两会”评论,批判锋芒不减,已成为每年三月舆论的一道风景线。要寻求价值共识,当然不能限于批判权力、制度,对媒体、新闻、舆论本身,对我们置身其中的社会、文明,都需要运用批判的武器进行检讨。《拒绝伪正义》是全方位的批判,每读一篇,读者都可能有“脑筋急转弯”的那种感觉。究其原因,不知道是作者独具只眼、独留清醒,还是现实就像一座蛛网密布的老宅,一直少人打扫。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