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1年01月12日 星期三

    文本细读

    《毕达哥拉斯谜案》:谁谋杀了数学家

    龚 伟 《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01月12日   11 版)
    《毕达哥拉斯谜案》,[希]米哈伊里迪斯著,姚人杰译,新星出版社2010年10月第一版,25.00元

        在人类历史上,古希腊人将数学视为一切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哲学的起点,寓意科学,知识与学问的数学一词就源自古希腊语。以古希腊数学家与哲学家毕达哥拉斯为代表的毕达哥拉斯学派相信一切数均可表成整数或整数之比,宣称数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即万物皆数。但是这一理论却在公元前五世纪被颠覆。毕达哥拉斯学派门下弟子希帕索斯在一次偶然的发现中通过思考边长为1的正方形其对角线长度是多少这一问题将毕达哥拉斯原有的猜想推理为悖论,这一推断直接触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核心理论,不但导致数学史上第一个无理数的诞生,更造成了西方数学史上第一次危机。 

        在当时的希腊,数学尽管是一切知识的起点,却无法广为流传,只是作为身份的标签掌握在一小部分敝帚自珍且保守顽固的学者手中,他们不但将数学视为私有财产加以封存,更惧怕新发现对于自身理念的冲击,一旦发现自以为是的真理被推翻之后便惶惶不可终日。事实上,对真理的追求比对真理的占有更为可贵。可惜当希帕索斯提出自己的这一发现之后没多久就离奇死亡,充满戏剧性的演变被列为西方数学史上第一起疑案。

        或许是为了将科学与普罗大众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或许是为了更好地传播科学理念,或许是通过相对轻松的表达来阐述自己的观念,如今的学者们不再局限庙堂之隅,往往通过各种的方法来提升基础知识的普及,使之死板的面貌不再有神秘光环的庇护。他们的努力完全可以被理解,至少在我看来,希腊雅典学院数学教授特福科洛斯·米哈伊里迪斯创作小说《毕达哥拉斯谜案》就是个中佐证之一。

        小说采取倒叙与插叙的方式展开,开篇放在1929年发生一起残酷谋杀案的雅典,数学研究者斯特法诺斯·坎达茨斯在其居所离奇死亡,警探介入调查。那么这起案情又如何与公元前五世纪毕达哥拉斯联系在一起呢?作者将谋杀案与死者斯特法诺斯矢志于解开希尔伯特提在第二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所提出的第二难题巧妙的串联起来,由这起悲剧延伸出的则是:对已知理论的探讨研究究竟是丑化还是革命性的进步?是人性深处最卑劣的体现还是悲剧性的误解?小说通过死者好友同时也是数学爱好者的米海尔·伊格瑞诺伊斯展开回忆,读者随之进入标志着人类迈入文明新时代的二十世纪初的欧洲去追寻真相。在小说中,不但可以看到1900年举办世界博览会、奥运会以及第二届国际数学家大会时期的巴黎,也可以聆听数学大师大卫·希尔伯特对于数学发展所做出的精彩演讲,还能够见证艺术大师毕加索的创作历程。可是当回忆结束,我们会敏锐地发觉,原来发生的一切只是历史的重演,如同哥白尼之日心说对于宗教的打击,悲剧之所以发生源自于人类对于真理的不同理解,真理之所以为真理,只是因为它是和谬误以及虚伪对立的,印证卑鄙残忍的谋杀只不过是对真理的再一次玷污。

        这部充满了趣味性,知识性与充满思辨之内涵的小说尽管披着犯罪小说外衣,但却不仅仅是犯罪小说,更是历史小说与科学小说的有机组合。不但将公元前五世纪发生的毕达哥拉斯命案与两千年后的犯罪有机的联系起来,更将久远的历史与读者的距离拉近,设计巧妙之处足以让人忽略所谓犯罪的存在。无论是希尔伯特,庞加莱还是毕加索,无论是法国的巴黎,希腊的雅典还是德国的哥廷根,作者细心严谨的为读者刻画出一幅二十世纪初的欧洲风情画,众多艺术家与数学家在那个充满激情年代的精彩演出让人很难释卷。例如艺术家毕加索闯荡巴黎时期的所作所为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数学与艺术的关联,并延伸到数学与整个世界的关联。值得一提的是,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针对23个数学命题所做出的《数学问题》之演讲,所能产生的化学反应以及对于后来者所造成的重要影响让我们瞠目结舌,看似熟悉实则陌生的二十世纪数学发展历程无疑增添了小说的趣味性与神秘性。

        作者特福科洛斯·米哈伊里迪斯是一位数学教授,三句话不离本行的写作特点让人过目难忘,他将数学问题与人类追求进步的艰难恰到好处的连接起来,无论是对真理的坚持或是误解,无论是观念之间的激荡或是人性阴暗一面的暴露,都在他轻松的笔触下表达的恰到好处。同时作为数学研究者与传播者,通过小说,作者也表达了自己的观念,即:数学问题所隐藏的知识,比第一个提出该问题的人所怀疑的要多得多。这句话或许是对人类在追求真理方面做出努力的最佳诠释。至少在我看来,无论数学还是其他作为人类知识的基石,都是在不断创新与研究中得以发展,并丰富人类的知识宝库。可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挫折与阻碍发展所体现出的曲折,折射出人类思维观念转换之艰难,让人慨叹的同时并由此理解到真理的诞生与发展在人类前进的过程中是何等宝贵的存在。

        求知是人类之所以前进的动力与基石,人类的发展离不开对真理的渴望与追求,尽管往往是以付出生命为代价。建立,研究,推翻,再研究,循环不断,真理往往正是通过这样不懈的努力与不断的实践来证明。昔日之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更是经过无数有识之士的研究与推广,才逐渐丰满成熟起来,成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犹为可惜的是,貌似高深艰涩的数学知识与相关历史往往让人望之却步,如今触手可及的数学似乎成为象牙塔中研究的古董,除了研究者之外,很少有人去真正关注这一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这是否可以视为人们对于轻易获得的精神财富不加珍惜呢?渴望与漠视,这或许又是存活在人类世界的一个悖论吧。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