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0年11月24日 星期三

    那多:数对中作字出个家来版国说,是一毁灭性的进程

    本报记者 鲁大智 《 中华读书报 》( 2010年11月24日   18 版)

        有着“东方卫斯理”之称的悬疑作家那多推出新作《亡者低语》,将一直以来广受好评的“那多灵异手记”系列推进到了第十二部。三年前的《纸婴》出版之后,那多曾表示不再继续进行这个系列的创作,此次的回归主要是应读者的要求,“很多读者怀念这个系列,他们不答应就此完结,希望故事能够继续,而我自己也觉得‘那多手记’已经有生命力了,我只是把它延续下去,服从原来的生命状态”。

        与此前的“那多手记”一样,《亡者低语》也将从现实生活中的新闻事件———“钓鱼执法”的调查出发展开故事,同时,在之前的《亡者永生》中侥幸逃脱的异生物“太岁”将卷土重来。故事的另一个来源则是城市的流浪汉。“这是一个被忽视的人群,游离于社会主流之外,大多数城市人巴不得看不见他们,一个流浪汉死了和一个正常工作的上海市民死了造成的影响和关注度是不能相提并论的,流浪汉的死经常不为人知,普通人看到流浪汉死了会觉得是另一个世界的事,所以这个群体发生的事情可能没有人会知道,我觉得会很有意思。”那多表示。除了延续“那多手记”的经典悬疑风格,新作最令人期待的是另一条关于爱情的主线。“也许下一个世界要毁灭,所以现在我要握着你的手”,有幸试读该书的读者都会感动得想哭,爱情故事在那多之前的作品中是没有出现过的。“很多人会把悬疑和恐怖等同起来,是很吓人的,这个小说中有一个很感人的爱情故事,颠覆了一般人对悬疑小说的印象,是一部让你看完了会大哭的悬疑小说,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因为感动。”

        数字出版被普遍认为是出版业的发展趋势,并将逐渐代替传统出版,但在那多看来,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数字出版对于中国作家来说都是一个毁灭性的进程。“因为在美国相当一部分人已经养成了不接受盗版的习惯,但是在中国,越来越多的人可以看到免费的TXT,传统出版市场受到削弱,新的市场又无法获得新的收益,这就会造成毁灭性和无可挽回的打击,当下社会的道德和法律意识水平导致现在会是一段毁灭期,就要看能不能撑过这阵。另外,现在有很多相对正规的平台,例如盛大旗下的起点、红袖添香等文学网站,本来是想以此挽回传统出版市场的萎缩,却只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由此可见,由于当下的市场环境跟不上数字出版的进程,从而导致了大多数作者拿不到数字出版的版税,但多数作家都不愿意去打官司,因为都不相信付出的时间与得到的回报是成正比的。“越来越多的作者需要找一份其他的工作才能支持写作,这削弱了相当多的热情,对创意产业是很大的打击,传统作家的尊严也受到了挑战。”

        “另一方面,有些拥有天分的网络作家为了每天更新,以下载流量来赚钱,大量粗制滥造出卖文字,浪费天分,一本几十万字的小说扩充到几百万字。所以说,虽然电子阅读是一个不可抗拒的未来,但是在现阶段作家会有一段难以承受的时期。”

        一直以来,那多都在坚持和标榜文学的类型化创作,在他看来,就如早些时候出现的还珠楼主、张恨水,程小青的《霍桑探案集》等等,海派文化的大背景就是类型文学发展的土壤,“别指望类型文化的土壤开出纯文学的花,王安忆只是个案”。“上海是一个属于大众的城市,而类型小说是属于所有人的文学,能够让所有人阅读的文字,像陕北的黄土地是很纯净的,从而出现了《平凡的世界》、《白鹿原》这样风格的作品,而上海这样多样化和充满各种可能性的土壤上,文化注定是要迎合大众的。”

        此外,他还表示悬疑本来就应该走类型化的道路,“一个自绝于类型化文学的悬疑作者必然会自绝于创作的土壤,那些对于类型文学最荒谬的指责就是说他肤浅,找不到滋养自己的土壤才是纯粹的无病呻吟,纯粹的追求形式化,一个艺术创作者能够找到自己的母文化,才能把握好创作的方向。”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