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0年11月24日 星期三

    让数字阅读走进市民文化生活

    本报记者 陈菁霞 《 中华读书报 》( 2010年11月24日   08 版)
    东莞市副市长严小康(右)正在体验数字阅读

    热闹异常的数字阅读体验区

        10月末的北京,低至零度的气温让人提前领略到了冬天的寒意。然而,经过三个多小时的空中飞行之后,记者在两千公里之外的东莞,感受到的却是秋天的和煦和温暖。灿烂的阳光照射在路旁那些常青植物上,东莞图书馆、东莞展览馆、玉兰大剧院等现代化建筑在远天的映衬下,发出柔和的光辉,静默地展示着这个城市别具一格的文化魅力。

        10月28日上午,东莞图书馆四楼报告厅外热闹异常,数百名读者围着IPAD、e博士、数字阅报机等数字阅读设备目不转睛地看着,他们有的忙着试读电子书,有的忙着阅读电子报刊,有的在浏览网上艺术博物馆,有的在欣赏音乐……脸上写满了兴奋和好奇。这是东莞第六届读书节总结表彰大会之后数字阅读体验区的一个场景。东莞图书馆希望通过读者的亲身体验,感受东莞图书馆海量的数字资源,感受数字阅读的方便、快捷与快乐。

        “‘e读卡’很好用,它改变了我的阅读习惯,小小的一张卡,随身带着,只要一有空,我会拿它出来看看书,听听音乐。”来自武汉的张文明8月份从深圳调到东莞工作,尽管在东莞生活的时间并不长,但她对这里的图书馆已经非常熟悉和热爱了。对于平时工作繁忙的她来说,一张‘e读卡’在手,不用去图书馆就能够看到自己想看、想听的那些内容,“真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

        看到这热烈的读书场面,广东省文化厅副厅长杜佐祥很感慨:“我参加过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但今天这个活动现场,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东莞开展读书活动风生水起的风采,领略到了东莞建设文化名城的魅力!”2006年,杜佐祥来东莞参加第二届读书节活动之后,曾向全省转发东莞读书节的方案。“我相信你们这次的做法,一定会成为广东读书活动更上一个台阶的很好的示范”。

    政府积极倡导数字阅读

        经济与文化对于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而言,犹如车之两轮,只有二者达致均衡,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快速的东莞,并没有忽视文化建设。从2004年开始,东莞市政府就大力推进城市阅读,通过形式多样的读书文化活动,以期塑造出有利于推动地方发展模式转型的城市精神。由东莞市委、市政府举办的大型综合性群众读书文化活动——每年一届的东莞读书节,至今共举办各类读书活动达2500多项,参与群众近2000万人次,真正成为了东莞全民读书的文化盛会和精神大餐。

        而随着数字技术、互联网高速发展,人们的阅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字阅读已成为现代人的学习和休闲娱乐方式。如何能够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发展的脉搏?这是地方政府和文化建设者面临的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在广东省打造文化强省和东莞市打造文化名城的战略发展机遇下,《东莞市建设文化名城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要“推进文化服务的数字化建设”、“发挥互联网在图书馆服务中的作用”。

        在第六届读书节总结表彰大会上,东莞市副市长严小康特别强调要深化传统阅读,增强全民阅读个性需求。要以东莞数字图书馆、手机图书馆、东莞市民学习网以及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为基础,精心打造数字阅读平台,不断拓宽市民阅读渠道,充分满足市民对数字阅读的期待。这几年,东莞市在“文化惠民”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产品,增加公共文化服务活力。在深化传统阅读的基础上,不断加强新型阅读媒介的研究,增加全民阅读的个性化、特色化和科学化。截止到今年10月底,东莞数字图书馆拥有各类数字资源20T,包括电子图书100多万种,电子期刊2万余种,学术论文5000多万篇,视频资源1万余集,学习课件2000余门,并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推广数字阅读工作。

    新举措 新服务

        2003年,东莞图书馆正式建立数字图书馆,通过自建、购买与合作共享等方式不断丰富数字资源,其方便、快捷的服务很快吸引了大量读者,由此揭开了东莞市数字阅读服务的序幕。几年来,除了引进适合大多数读者使用的电子书、报、刊以外,东莞图书馆阅还结合本地特点,建设了“东莞报道”、“东莞人物”等8个地方特色资源库,同时结合城市居民的知识信息需求,积极建设专题数字资源。

        “东莞外来人口较多,对技能培训类的资源需求较旺,我们专门建设了东莞市民学习网,引进各类务工技能培训课件,举办粤语、商务、营销、电脑操作、法律维权等培训班,并制作学习培训课程,为需要提升职业技能的在职人员提供技术培训服务,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一个公益性的、全开放的、网络在线和真实课堂相结合的技能学习平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不仅如此,还在东莞长安的咸西社区、虎门的大宁村、常平的桥梓村、厚街的溪头村、莞城的东正社区设立了东莞市民学习网培训基地,将公益讲座、技能培训、生活课堂等课件送到市民身边。目前,东莞市民学习网已拥有注册学员11080名,举办与网络课程相配套的实体公益培训班280场次,受众12000人次。

        近几年,随着东莞动漫产业的快速发展,东莞图书馆又依托于全国首家漫画图书馆的资源基础和优势,建立了包括动漫术语、动漫形象、动漫作品、动漫企业资料以及动漫院校和动漫场馆等10个分类数据资料库。在儿童阅读方面,积极收集全国绘本书目信息,提供专业阅读建议,建立儿童绘本数据库。

        随着网络时代和信息社会的不断深入,以及近两年来数字资源的大量出现,东莞的数字阅读服务也在与时俱进的发展。为了顺应e时代的发展潮流,东莞图书馆从2009年开始加大了数字资源的整合建设与服务力度,使数字图书馆和传统图书馆在资源、服务、功能上更好的融合,让数字阅读走近东莞市民生活。这些举措用东莞图书馆馆长李东来的话来概括就是:丰富——网上图书馆的海量资源;方便——随e读的迷你图书馆(e读卡);时尚——手机图书馆;培养——公共电子阅览室。

        资源是服务的基石。新的网上图书馆平台按专题对海量数字资源进行了重新组织,推出了工具书馆、漫画馆、学术论文馆、音乐图书馆、艺术图片馆等4大系列20个专题图书馆。读者通过读者证号登录,便可借阅30多万种电子图书,浏览150多万种电子图书,检索、阅读和下载2300多万篇论文,在线观看4500多集视频文献,聆听50多万首古典音乐、欣赏50多万张艺术图片等。

        新的网上图书馆开通了,新的读者卡也应运而生。“一张看似平常的读者证,原来是一个迷你图书馆,除了拥有传统读者证的一切功能外,还有一个4G容量的U盘,里面储存了500种电子文献,可随时连接电脑阅读”。厚街镇的读者赵先生看着手上的“e读卡”,一脸的兴奋和激动。其实赵先生没想到,这张e读卡还是网上图书馆的登录密钥,通过整合传统读者证号和数字图书馆账号,插卡后无需输入账号密码便可直接登录新的网上图书馆。东莞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越来越符合新时代复合图书馆的要求,而e读卡则成为了一张真正意义上的e时代复合图书馆读者卡,让读者真正体验到了“一卡在手,图书馆随e行”的阅读便捷以及“图书借阅一卡通、数字资源随e读”的阅读享受。

        著名图书馆学家谢拉曾说,服务,这是图书馆的根本宗旨。而在东莞这样一座魅力之城、在东莞图书馆这样一个知识寓所,读者总是能感受到新的服务。为满足广大市民读者通过手机阅读图书馆资源的新需求,2009年4月,东莞图书馆建立了wap网站平台,开通了手机图书馆,将热门的图书、精选的期刊文章、最新的报纸推送给读者。读者通过手机上网、读者证号登录,不仅可阅读到丰富的图书、报刊资源,还能了解到最新的讲座信息、浏览每日一书的推荐、查询图书馆馆藏、续借图书、进行留言等。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远航。“十二五”期间,文化部推出了“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的网络文化权益为目标”的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被确定为国家首批试点建设城市之一的东莞已积极开始行动,以未成年人、外来务工人员等群体作为重点服务对象,以健康的知识信息、益智游戏、电子书刊、共享工程资源、影视节目、地方特色资源为主要服务内容,通过免费开放服务满足市民网络文化需求,培养市民利用网络获取知识信息、阅读学习、文娱休闲的健康习惯。目前,东莞初步选择了虎门、常平等5个镇(街)展开建设,力求打造集互联网查询、数字图书馆服务、网络通讯、休闲娱乐、培训为一体的公益性上网场所。

    东莞经验,不仅是东莞的,也是全国的

        2008年9月,东莞图书馆正式成为国家数字图书馆的首家地方分馆,可以向东莞市广大企业、市民提供国家数字图书馆的海量数字资源信息服务,还能利用国家图书馆的学术讲座、展览等资源。

        在数字化时代,不仅阅读的形式发生了变化,阅读的内涵也随之产生了深刻的变化。“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的发展使得阅读快速实现数字化和网络化,数字化阅读成为信息化社会中公民基本文化需求的一部分,这给图书馆的公共阅读服务提出了新的挑战”。国家图书馆数字资源部主任王志庚告诉记者。近年来,统计数据显示,公共图书馆的到馆读者和文献利用率开始下降,有些人就此开始质疑数字时代图书馆的社会价值,认为图书馆将在互联网普及的情况下被搜索引擎和数字出版所替代。“这显然是错误的观点。数字阅读也同样需要倡导和引导,需要社会化的组织和服务,更需要深层次知识化管理。近年来,中国图书馆学会和国家图书馆积极倡导公共图书馆在做好传统阅读服务的同时,开展数字阅读服务。东莞图书馆等基层公共图书馆在倡导数字化读书,引导数字阅读服务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尝试。该馆不仅提供数字化的阅读资源,开展基于手机和电子书阅读器的信息推送和外借服务,还组织各种形式的新媒体阅读服务活动,这些都是图书馆培养读者数字阅读兴趣,提供数字阅读体验,普及数字阅读知识,提高全民数字阅读技能,推动全民阅读社会的构建的具体措施,有助于在全社会形成多读书、读好书的文明风尚。”

        “公共图书馆为全民提供免费服务,保证广大民众基本的文化阅读权利的任务和功能没有变,数字阅读时代就是要保证人民群众的数字阅读权利,同时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使人们更易于接受图书馆的网络信息服务”。李东来表示,除了开展好数字阅读工作本身,结合当前数字阅读最新技术,参考本地实践经验,开展数字阅读研究,也是东莞数字阅读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2009年,东莞图书馆组织相关人员编写了《数字阅读》一书,该书对当前数字阅读的现状和趋势,人们数字阅读习惯,数字阅读技术发展情况,数字阅读达人访谈,数字阅读发展潮流和图书馆与数字阅读关系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东莞读书活动所提供的经验,不仅是东莞的,也是广东的,乃至全国的。”杜佐祥说,在我们加强文化强省建设,进一步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推动社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东莞开展文化建设的经验,特别是开展阅读活动的做法,对全省的文化工作、对全省的阅读活动走向深入是个很好的提示,是一个很好的启发。

        而东莞近年来在数字阅读建设上取得的成效和成绩,无疑为“让数字阅读走近市民文化生活”做了形象生动的注脚。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