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宙星是历史文化学者、民间文化的研究者、收藏家。不是画家却画出了画,出了画册,这不能不让人感到惊奇。
张宙星1957年生人,祖籍山东莱州,共和国将军的后代。他自幼熏陶于书画氛围。父亲公干之余,甚爱笔墨,往来切磋者,常为傅抱石、李苦禅、崔子范等画坛大师。张宙星虽未研习书画,然耳濡目染者,皆出高手,不意而记,潜行于心,肇启不凡境界。成年后,张宙星经历丰富、阅读甚广,尤以历史、文化为深,结合民间文物收藏,积累了丰富的文化认知要素,沉淀了深厚的人生感悟思绪,《星星典藏》、《宙星创作选——诗与文》等著作,空灵深邃,哲思浩淼,语境非凡。
自称“五十而立”的张宙星,2007年偶发提笔作画,民间文化中金鱼纹饰图样,成了创作的灵感来源。《烟台晚报》、《画刊》等媒体相续报道。稍后辍笔。2009年重燃画事,作画不足百日,作品即令画坛侧目。《烟台晚报》、《山东画报》、《齐鲁周刊》等媒体,刊载画评。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院长黄宗贤在《彩墨中飞扬的自由心性》一文中写道:“一个极度感性的诗人宙星,和一个十分理性的历史文化学者的宙星,悄然而又和谐地融为一体。他突然伏案作画,徜徉在彩墨形色的天地间,自得其乐地在笔触的流转与色彩的泼洒中,放飞心灵,倾泻情感。画画已成为他与自我心灵对话不可缺少的方式,成为他寻找心灵归宿,构筑精神家园的最重要的途径。”
而不是画家却创作了绘画作品的张宙星,正是用自己的真情真意,彰显了艺术乃心性之呈现、胸臆之抒泻的真谛。张宙星彩墨鱼,浓墨重彩,写意味道十足。他的画,无师承,无画派,自成一体,浑然天成。金鱼的眼睛被极其大胆地夸张了,这样的夸张,以往任何画家、任何画作都未曾有过,创造了全新的艺术形象。
鱼嘴被概括成两条粗短的线条,洗练而又生动;鱼脊是一条夸张的弧线,充满甩动的力量;鱼腹被简化为一个小小的三角形,鱼腹与鱼头不相粘连,仅靠鱼脊弧线贯通,遂使金鱼大腹便便之态消失,轻灵健劲。金鱼前鳍得到夸张,直接在大大的鱼眼旁生出,像孩子的两只小胳膊,使劲划水,向人游来。后鳍、脊鳍完全被省略掉了,为的是最大限度地夸张金鱼的左右尾翼。尾翼像大大的船桨,也像饱满的芭蕉叶,铺天盖地,遮天蔽日,扑打着游出画面。
这本画册之所以“可读”,主要在于金鱼的艺术形象,在于金鱼那一双双巨大的眼睛。遍览众多画册,观无数绘画语言,鱼大抵上是被欣赏的对象,如同玻璃缸中养的鱼,是人赏玩的对象一样。差不多只有八大的画作,能看到鱼翻着白眼,表露着清古、桀骜的情绪。但终归还是被欣赏的对象,后人从中读出八大寂寥、禅定的情怀。
张宙星的金鱼,重新定义了鱼在绘画中的位置。鱼不再是被人欣赏的对象,相反,人成了鱼观察的对象。当我们打开画册的时候,可能会猛然一惊:人不再是观察者,而是被观察者。约定俗成,总是被人观察的鱼,现在观察起人来了。这是一种颠覆,没有喧嚣,静谧如水,但足以让人惊悚,启人深思。
所有的鱼,都睁着巨大的眼睛,看着人的世界,它们不知回避,不懂回避,也不会回避;它们没有藐视,没有歧视、蔑视、无视、偷视;它们惊讶地发现,原来人并不都睁着眼睛看人,更不都睁着眼睛看鱼,而鱼却总是睁着眼睛看人。
由此,画册变成了一本思想读物,鱼的话语成了人能听到的水下回声。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但金鱼们突然发现,人类的窗户好些是关着的。“眼睛是心灵关闭的窗户”,这是鱼对人的观察,是眼睛的置换,是画册对图像的超越,是画作对人世的反思。
作为历史文化学者和收藏家,张宙星绘画路数,无门无派,无宗无师,却用自己的真情、激情和深情,创作了一幅幅艺术品位卓越的作品,在当代画坛犁出了一条自己的艺术之路。
宣纸、笔墨、重彩,这是张宙星彩墨的物质媒介;夸张、变形、概括,这是他的造型手段;平面、截面、纵深,这是他的画面风格;古拙、童趣、老迈,这是他的审美趣味。张宙星在自己艺术创作的生命震颤中,将四者融为一体,一气呵成,像凤凰涅槃,喷薄出耀眼的艺术才华,创造了难能可贵的艺术作品,令人惊奇,令人感叹,更令人击节叫好。
但他自己却依然认为,“我不是画家”。这更耐人寻味。
《张宙星彩墨鱼画选》,张宙星著,山东美术出版社2010年9月第一版,4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