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0年11月10日 星期三

    人生是一首难忘的歌

    林 凯 《 中华读书报 》( 2010年11月10日   18 版)

        建明兄出版了他的《心路的历程》一书,翻阅这沉甸甸的文集,一是为他而高兴,二是也百感交集。为他高兴是因为他的文字终于有了归宿,对于我们这样喜欢写作的人来说,也算是自己对自己有一个交代。别人可以辜负我们,但是我们自己是绝不会自己辜负自己的。百感交集,是我又想起了从前的建明,他是在那样一个艰难的环境里肩负着工作和家庭的重担,肩负着自己的苦梦一路走来,而且走的很好、很有成就。

        建明这本书中有些文章我在二十年前就读过,今日重读恍然有老友重逢之感,比如他写的关于苏曼殊的那几篇论文,我以前就读过,我后来读苏曼殊还是受他论文的影响,因为以前我对苏曼殊并不感兴趣,是建明的论文,使我对苏曼殊这样一位才子关注起来,而且我还记得,他当时的情绪也很受苏曼殊的影响,常对我说:“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可见他当时的心情有悲观的一面,当然这悲观不是消沉,是对人生、命运的一种感触。我原本不知他哪里看到这句话,后来读徐志摩给梁启超的信中有此言。现在我不知是否可谈,建明得之亦幸之,天理总是公平的。

        建明的这本书,在内容上编排清楚,一是谈永驻在他心中的黑土地,也就是写他知青插队时期的生活;二是写生他养他的北京;三是写生活中的真情和所感;四是关于苏曼殊的论文。他这样编排自有他的想法,建明是1969年上山下乡去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那里他洒下了青春的热血和汗水,他写的许多故事,当初他还给我讲过。比如伐木,他讲谁要是最后扛不住了,只要一个人松手,大家全完蛋,所以他们总对那快扛不住的人破口大骂,用粗野的方式来保全大家的安全。像这类故事在这本书里很多,比如《我的牛》、《黑狗:你是我心中永远的跤友》等等,你读来会感觉能看到当时兵团的生活,虽然条件艰苦,但是也有趣味。建明是一个大孝子,他还没有结婚时,我就去过他的家,见过他的母亲,屋子很小,很整洁,老人很慈祥。建明对母亲是万般尽孝,在这本书里有一篇很感人的文章:《想起了母亲》,从这篇文章中可以看出建明对母亲情之深,对妹妹的感激,虽然建明有男子汉不服输,不怕苦的刚毅,但是我们通过他对母亲和妹妹的爱可看到他的另一面:柔情。我们常说好男儿,其实最好的男儿是最爱用自己的感情来保护别人的人。建明看似寡言少语,其实感情细腻,只是不善于言表。讲义气大概是建明这代人身上表现最突出的,我们总说受人点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但在现实里这多是流于说说而已,可在建明身上是落到实处的。他时时不忘王富仁和常江二位老师的教诲,并常常心存感念。书中的《我的恩师王富仁教授》、《我的诗歌老师常江》,我们可看出建明没有忘记那些曾帮助过他的人,并常常记挂在心,这在今天是十分难得。本书中还有一些对老北京如何保护的论述,也都是意之诚恳,言之有据,作为一个北京人,我们对北京每一寸土地的热爱实际上是视同我们自己的生命,当然人微言轻,所以读到建明写的《老北京的记忆》、《北京前门:我们对你充满希望》,我也只有同建明一起感慨、感叹,我们也只有把我们的想法和梦束之高阁。

        建明是一个很勤奋的人,很爱学习和读书的人,我真的没想到这几年他写了这么多的文章,这些文章凝聚了他的智慧和学习所得。看到建明这本书,我就想我们年轻时的努力没有白费,终于有开花结果的今天,但是在学习上我们应以萨特为榜样,在《文字生涯》中萨特写道:“当年岁增长之后,一切都变了,好好干已经不够,必须一个小时比一个小时干得更好。我只有一条原则:向上攀登。”这是萨特的心里话,我借花献佛,愿与建明共勉。 

        《心路的历程》,王建明著,黄河出版社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