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0年11月03日 星期三

    大奖

    《长崎》获法兰西学院小说奖

    记者 康慨 《 中华读书报 》( 2010年11月03日   04 版)
    埃里克·费伊手持《长崎》于获奖后。

        本报记者康慨报道  47岁的法国作家埃里克·费伊(Eric Faye)以所著“日本小说”《长崎》(Nagasaki),10月28日获得了2010年度的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

        《长崎》在第三轮投票中以9比6最终胜出。“对我而言,这是个里程碑。”费伊在得奖后惊喜地告诉法新社,“这给了我继续前行的勇气,尽管我无法想像不写作怎么活。”

        小说取材于2008年日本媒体报道过的一起真实的新闻事件,讲述一个五十来岁的日本单身汉志村(Shimura),发现身边不断隐现蛛丝和马迹:他独自在家,却能听到厨房里传来冰箱门轻微开合的声音,继而觉察食物持续奇妙地减少。志村君逐渐陷于忧惧的妄想而不能自拔。他开始在屋中装摄像头,在厨房里下套,且离家前精确测量瓶中果汁的高度。终于有一天,他在电脑屏幕上看见了自己家中那游荡的女人。天啊!在他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他竟与这妇人同居逾一年。

        志村的妄想没有结束,反而继续加深。他已难辨清这究竟是自己的幻觉,抑或旧爱的幽灵复现。志村君觉得好晕。寂寞、惆怅、往事,甚至本市1945年遭受原子弹轰炸的历史,一齐涌上心间。他疯狂地幻想,要是自己当年娶了媳妇,还会不会发生这种事。无论如何,在错乱之前,他终于回到现实,理智地报了警。

        为写此书,费先生数度访日,花时间探寻日本社会。“这事儿非常日本化。我想不出来还能把它放到别的地方。”费伊说。因此,《长崎》最终写成了一个发生在日本的故事——尽管是由法国人用法语完成。

        我们不免在此设想,如果由日本作家来写这个故事,会是怎样的情形:推理小说?色情小说?连环漫画?或者在这个国家,孤独、单调、按部就班与一成不变是如此的寻常,以至于没有作家会发生兴趣?

        《长崎》成书后仅有108页,《观点》杂志遂以“一本大大的小书”(un grand petit livre),大赞其非凡的凝练。

        费伊1963年生于利摩日,曾供职于路透社,上夜班,法译英语稿15年,1991年出版了关于阿尔巴尼亚大作家伊斯梅尔·卡达莱的专著,而后出于对卡达莱和卡夫卡的热爱,转向文学创作。此前作品包括为他赢得很大文名的短篇小说集《我是灯塔看守人》(Je suis le gardien du phare,1997),以及长篇小说《可怜人联盟》(Le Syndicat des pauvres types,2006)和《没有指纹的男人》(L’Homme sans empreintes,2008)等。

        随着法兰西学院奖的颁出,2010年法国文坛大奖季拉开了帷幕。龚古尔奖、雷诺多奖、美第奇奖和费米娜奖将随后密集开奖。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