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0年09月29日 星期三

    关于婚姻

    不清醒的婚姻也许更幸福

    《 中华读书报 》( 2010年09月29日   18 版)

        读书报:这是您第一次写绝对男人主义的书,并且分析说婚姻失败对男人不了解有很大的关系。您现在觉得自己对男人了解了吗?

        王海鸰:我对儿子了解了,基本上可以说对男人是了解了,人人是相通的。

        读书报:但是每个人都是不同的。

        王海鸰:这就是典型性和普遍性的关系。人和人千差万别,又何其相似,都有共性,抓住这一点,就没有问题。我坚信洞悉了典型性,就可以写出普遍性。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不具备写作的能力。

        主要还是长期的积累。和儿子长期保持沟通,渐渐了解他生理的、心理的变化。我过去不敢碰婆媳题材的作品。现在我也算是准婆婆了,两个女人面对一个男人时的高兴、失落,我的感受也非常深刻。我不知不觉的做了全方位的感受,也能写知识分子婆媳的关系了。

        作者最好是有点种子就发芽。写的时候就是跟着人物走,像钱锺书写《围城》里的方鸿进。我一直向往那个境界,也试图在走这条路,这才是文学本身。写儿子时,你就是儿子,写飞行员时你就是飞行员。内行看着是不外行的,外行看着是内行的。

        读书报:《成长》中的母亲海云虽然个人在事业是失败的,但作为母亲很成功:培养了一个优秀的儿子,而且母子关系也很融洽。您觉得呢?是不是成功的母亲都得放弃事业?

        王海鸰:我因为工作性质的缘故,可以兼顾家里,海云是没有兼顾。这是社会评价体系的问题。母亲就是一个事业。说母亲是民族的摇篮一点不煽情。本来就是事实。现在社会普遍对母亲、对家庭妇女,都很轻视,不当成事业,是很大的误区。如果给我公正的评价,我愿意好好养孩子,很多人认为是牺牲,这是不公平。男女之间不平等在于评价不平等。这一点,跟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差距。

        读书报:这本书写了婚姻就是承受、是共同进退,但最后彭飞和安叶之间已经没有了感情,您认为是什么原因让他们走到这一步?

        王海鸰:他们始终是有感情的,没有办法分开。关键是彭飞不领情。中间有个误区,女人图什么?是图丈夫的认可。

        读书报:在书中您提到,男主外女主内是普遍规律有科学依据,您支持这一观点吗?

        王海鸰:当然了。女可以主外也可以主内,在主内上还是女人有优势,但是优势也可能成为劣势,因为它可能牵制你,让你不能随心所欲。

        读书报:您说过“如果我现在年轻的话,我就可以知道怎么来培养一只潜力股,怎么让小树长成大树”。是指对男人的培养还是男孩的培养?

        王海鸰:是指丈夫。夫妻之间,过去在不了解男人的时候,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觉得男人天生应该十全十美,只要一样不行,全盘否定。男人也是人,不能说不满意,就全盘否定。

        读书报:这么多年来,您对于婚姻的观点有何变化?

        王海鸰:从开头到现在,没变化。

        读书报:是悲观的态度吗?

        王海鸰:不是悲观,是清醒。不清醒也许会更幸福。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