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0年09月22日 星期三

    民舞与民俗

    刘魁立 《 中华读书报 》( 2010年09月22日   10 版)
    《中国民舞》,马盛德、金娟著,古吴轩出版社2010年5月第一版,29.80元

        我和马盛德研究员交往有年,彼此甚是相得,每逢凑在一起总有说不尽的话。回想继往的多次恳谈,总不外是两个主题:一是我们共同关注的民俗;一是他所擅长的民间舞蹈。一旦话题涉及民间舞蹈,作为撒拉族民舞实践家和学者的英俊的盛德,便会有遏止不住的激情和灵感,不仅眼睛会发亮,而且会时不时地站起身形,舞之蹈之,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他的那些议论,不仅生动和意趣隽永,而且富有深意,让我多受启发。现在他把他和他的弟子共同完成的著作公诸于世,让大家共享他多年的研究心得,这对于舞学界和舞蹈爱好者,确实是一件幸事。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乐舞文化传统的国家,尤其是祖国各地各民族多姿多彩的民间舞蹈,源远流长、独具风采,它们共同构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乐舞文化。从远古到现代,中国的民间舞蹈有物可证的历史就有5000余年。1973年在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家寨考古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舞蹈纹饰彩陶盆”,距今已经有5000余年历史。这是迄今发现的舞蹈形象中最早的牵手而舞的图形,画面上先民们手拉手,走向一致,舞姿整齐,生动地记录了人类历史上早期的舞蹈场景,使我们能够充分地领略远古时代的舞蹈艺术的魅力。它为探索人类舞蹈更早的起源和演变过程提供了许多值得重视的存证,同时对于其它学科研究,如民俗学、文化人类学等学科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在多年的研究工作中,我特别感受到民间舞蹈艺术与民俗文化之间非常密切的关系。尤其近年在我国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我们更能深刻地认识到,传统舞蹈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内容,并且在民俗生活中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和价值。与这样一种丰厚而重要的舞蹈文化相比,相应的舞蹈理论著述就显得太少了,尤其在解读舞蹈与人类民俗活动和重要仪式关系方面,更有不能令人满意之憾。

        盛德教授和他的研究生金娟撰写的《中国民舞》一书,是值得一说的一部理论著作。书中的两个核心议题使我深感兴趣:一是作者对民俗与民舞的关系做了全面系统、深入细致的探讨,并且提出和论证了民俗是民间舞蹈发生发展和依存的土壤。这一理论观点极具见地,而且对于理解民间舞蹈的本质和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是《中国民舞》紧扣的主线,首次从民间舞蹈的民俗功能角度,对舞蹈进行了归类和划分;通过信仰习俗、节日习俗、礼仪习俗及生活生产习俗四个章节,深入探讨了民间舞蹈与民俗活动的密切关系。

        进入21世纪以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一样,成为国际社会和中国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中国民舞》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民间舞蹈项目作为分析研究的对象,虽然没有将民间舞蹈所有种类全部囊括,但这些实例其实是各地最具代表性和典范意义的舞蹈。在关注特定民俗背景和氛围的同时,作者既重史料的梳理,又有舞蹈的呈现与分析。通过以凝练的话语和画面,映射出不同地区的民族舞蹈的形象及其审美格调,使我们鉴赏到民间舞蹈的绚丽多彩,感受到民间舞蹈的博大精深。

        盛德先生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做了大量工作,有极多的实际体验。在《中国民舞》这部著作中,他没有空发议论,而是在大量翔实的舞蹈资料基础上,进行充分的思考和研究,之后才得出自己的结论。这和他一贯的为人质朴真诚、做事谨严不苟,有求真务实之心、无哗众取宠之念的做人风格,是完全一致的,这也是在当下的学术氛围里很值得提倡的一种治学态度。

        民间舞蹈是一种丰富的生活现实。在民间舞中,充分体现了艺术与文化的相互补充与有机统一,体现了传统艺术与民俗的完美结合。当大美者,莫若息言。对民间舞蹈,似乎毋需再做我无法穷极义理的述说,不如让我们翻阅本书,去倾听盛德师徒的生动演示和阐解吧。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