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康慨报道 著名的德国女作家、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塔·米勒感到极为震惊——“既惊骇又愤怒……就像被人抽了一记耳光。”已故忘年挚友、她最近一部小说主人公的原型奥斯卡·帕斯蒂奥尔(Oskar Pastior,1927-2006),已被证明为旧政权时代罗马尼亚国安机关的秘密线人。
米勒的小说《呼吸秋千》(Atemschaukel,另译《呼吸钟摆》)于去年在德国出版,述及一个罗马尼亚德裔同性恋青年在苏联劳改营近五年的悲惨遭遇。
小说依据德国诗人、毕希纳奖得主帕斯蒂奥尔的经历写成。在写作过程中,帕老提供了重要帮助。他口述,让米勒做笔记,精确到具体词汇和最细微的感受,甚至陪她一同前往乌克兰,实地考察当年的古拉格。两人原本计划共同著书,但2006年,帕斯蒂奥尔猝然离世,米勒大恸,曾自述三四个月无法工作。2009年《呼吸秋千》出版后,她在多个场合表达了对帕老的巨大敬意。
然而9月16日,知名学者斯特凡·西内尔特(Stefan Sienerth)刊文于文学季刊《镜像》(Spiegelungen),引证在布加勒斯特发现的乔治乌-德治时代秘密档案,公开指称,帕斯蒂奥尔曾于1961至1968年间,为罗马尼亚国安部门充任告密者,代号“奥托·施泰因”。
西内尔特执教于慕尼黑的路德维希-马克西米里安大学,任该校东南欧德语文化与历史学院院长。他得到一份铁证,此乃帕斯蒂奥尔1961年6月8日签署的文件,内容显示,他同意奉命监视朋友和同事,并向国安部门秘报。作为回报,他被纳入让政府放心的知识分子之列,对他的四年监控和长期打压亦随之结束。
像米勒一样,帕斯蒂奥尔亦属罗马尼亚的德意志少数民族,1927年生于特兰西瓦尼亚的锡比乌(德称赫尔曼施塔特),1945年1月被掳往苏联,在吃食严重匮乏的极劣条件下,从事高强度体力劳动,九死一生。1949年,他获释返罗,边在军中服役,边求学,终在1955年得以继续在布加勒斯特大学的德语学习,毕业后进入罗马尼亚广播公司德语部工作,与女性结了婚,1964年获准出版了首部诗集。
1968年,帕斯蒂奥尔得到批准,访学于维也纳,借此机会叛逃西方,线人生涯亦告中止。他先住在慕尼黑,次年起长居西柏林,继续写诗,以高度的现代主义语句组合——特别是回文结构和自造新词而闻名(与米勒的爱好相同,但更无忌,“呼吸秋千”一词也是新造,异曲同工于米勒的“心兽”[Herztier]),并德译罗马尼亚文学作品,成绩斐然,颇受敬爱。
2006年10月4日,在美茵河畔法兰克福,帕斯蒂奥尔猝死于书展现场,18天后获授当年的格奥尔格·毕希纳奖。
9月17日,赫塔·米勒对《法兰克福汇报》表示,数周前她已知悉帕斯蒂奥尔所签文件,感到“既惊骇又愤怒”,“就像被人抽了一记耳光。”此后,她逐渐转入心痛与神伤。9月16日晚,米勒参加了一个诵读会,期间深锁情感,只谈帕斯蒂奥尔在劳改营受的折磨。
多年来,米勒女士始终立场强硬,不断要求追查曾在国安部门领饷的罗马尼亚作家和艺术家,为此与齐氏时代的知识分子群体常年不睦,屡生冲突。但罗马尼亚诗人米尔恰·迪内斯库(Mircea Dinescu)表示,帕斯蒂奥尔与国安有染一事,令他难过不已。
“幸好他死了,不必在没有伪装的情况下活受罪。”9月17日 ,他对德通社说。
揭秘者本人则愿意体谅告密者的难处。西内尔特表示,帕斯蒂奥尔想必承受了国安部门的巨大压力。《南德意志报》的报道认为,帕先生的劳改犯前科和同性恋身份,或许使他更易成为国安勒索的对象。
无论如何,西内尔特说:“人们不应忘记帕斯蒂奥尔对文学做出的巨大贡献。”
罗马尼亚国安的力量和手段,一度位居欧洲前列,曾有正式干警1.8万人,外加5万人的准军事力量,以及16.2万名签约的秘密线人。
出版商北京凤凰联动公司前日答复读书报,整编为10册“赫塔·米勒文集”的13部米勒作品,已通过三审,并陆续下厂印装,最早于9月底便可整体上市。虽较该公司此前宣布的出版日期晚了一个月,但总算一切顺利。
《呼吸秋千》的中译本亦在其中。有了奥斯卡·帕斯蒂奥尔这段新发现的秘史,读者的感受必会更为复杂。但愿这不会减弱此作的力量——或许正是由于这种复杂,牵涉着种种历史的和人性的谜题,《呼吸秋千》才更具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