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0年09月08日 星期三

    母校,文艺家的摇篮

    红山鹰 《 中华读书报 》( 2010年09月08日   03 版)

        凯歌声中,我的母校——闻名遐迩的辽宁省示范中学熊岳高中迎来了她的百岁华诞。一个世纪以来,这所普普通通的农村中学,为国家培养了成千上万名栋梁之才(光为北大和清华就输送了163名德才兼备的高才生,为军队培养了10多名将军的好苗苗)。且不说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母校毕业的老学长多少年来一直坚守在系统司的领导岗位,为祖国的航天事业立下的汗马功劳,国家为加快发展高科技而实施的重要的“百人计划”中, 一位母校毕业的祖国赤子,在软件研制方面赢得的世界性声誉;也不说成功进行我国首例心脏移植手术的3个著名专家中母校毕业的一位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在核能和黄金系统,母校毕业的学子,作为领军人物,完成了何等重要的使命;更不说在国务会议和全国政协会议上,母校毕业的学长如何对关系到13亿多人口切身利益的国家大事献计献策,在民盟中央的会议上,母校毕业的学长如何有板有眼地畅谈治国安邦的美好设想,只对母校作为一个土里土气的农村中学为国家和人民培养出几十名颇有才气、名声不小的作家、画家、文艺评论家、文学翻译家、表演艺术家这一点略描几笔,也足可以让你为之一振,发出由衷的感叹:哇!熊岳高中非但是科技人才茁壮成长的苗圃,而且还是文艺人才大露峥嵘的摇篮!

        果真如此吗?读者:在《中国作家大辞典》上,有10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是母校毕业的。按照入会的时间先后他们是朱春雨、郑恩波、马良春、李成汉、洪钧、张日安、高作智、张成良、于化龙、牟心海。

        名声显赫的朱春雨,是新时期以来最著名的军旅作家之一,生前共出版各种作品17部,其中长篇小说8部,《山魂》、《亚细亚瀑布》、《血菩提》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巨大的艺术魅力。

        精通阿尔巴尼亚语,谙熟俄语和塞尔维亚语的郑恩波,是阿尔巴尼亚作家与艺术家协会唯一的外籍荣誉会员,有学术著作、文学译著、文学创作及主编著作35种,共900余万字,是研究东欧文学和刘绍棠乡土文学专业户,在国内外均有影响的学者型作家。老练、稳重的马良春,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员,在文学研究所发展的特殊时期,出任该所所长,对所里的思想和学术建设,作出了特殊贡献。是研究鲁迅和我国现代文学专家,有《鲁迅思想研究》一书行世……

        在艺术界,戏曲研究专家、中国艺术研究院原戏曲研究所所长安葵,解放军艺术学院话剧导演李长发教授,著名画家郭常信、申玲、林英珊、崔丕泰,著名影视表演艺术家方青卓,也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为母校争得了巨大的光荣。

        一所条件很差的农村中学,能培养出这么多全国级的作家、艺术家,不要说在辽宁省,就是在全国也是极为罕见的。这一记录迄今也未被打破。母校熊岳高中为什么在培养文艺人才方面能取得这样的佳绩?我想,这至少有以下3方面的原因:

        第一,正确地贯彻、执行教育方针、政策,是事业成功的关键。上个世纪50年代后半期至60年代中期那10年,是母校解放以来第一个辉煌时期,前面列举的一批事业有成的文艺家,绝大多数都是母校在这一时期培养出来的。那时候,以鲁克承、郭健夫、张家翰为代表的学校领导,积极响应“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全面、正确、稳健地贯彻“全面发展,因材施教”的教育方针,及时地发现、有力地扶持、精心地培养有特殊的爱好和专长的学生,给这样的学生创造有利的条件,让他们得以顺利和健康地成长。为此,学样成立了很多种课外活动小组,而文学小组便是其中最为活跃、最拔尖的一个。其成员当时就都很有棱角,后来又经过高等学校的深造和社会锻炼,最终都成了气候。

        第二,教育事业是否能取得成功,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是最关键的因素。母校的教师,不论是教数理化的,还是教文史的,历来都具有很高的素质。根据我后来在北大学习的体会,母校的语文教师(如张家翰、李光萃、胡佩兰、钟林熹、郭增益等)的水平并不亚于北大中文系的讲师。我们从母校语文教师的教学中领悟到了真正的文学的朴素美、真实美。老师们高水平的教学,对我们后来文艺思想的成熟、创作路子的选择、艺术风格的形成,均起到了非同小可的作用。

        第三,任何一个作家、艺术家的成长、成功,都是与多读书、精读书、勤练笔密不可分的。我们这一代人,当年在母校读书时,不像现在学生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我们几乎都是全面发展的优等生,不感到学习有什么负担,因此,有较多的空闲时间主动地寻找自己感兴趣、对自己确实有用的文学作品阅读。我们那批文学爱好者,非但是些废寝忘食的读书虫,而且还是些肯于吃大苦、耐大劳的文学创作实践者,充分利用校刊《学习生活》和6块黑板报,经常发表一些诗歌、散文、杂文、文艺评论。有的文友不以此为满足,甚至还把自己的作品变成铅字,发表在全国和省、市级的报刊上。像朱春雨、郑恩波、高作智、张日安、郭常信等人,远在母校读书的中学时代,就把自己的作品变成了社会财富。这一盛况在当时辽宁省的中学里,是非常罕见的。这种业余文艺创作,是我们在漫长的文艺征途上迈出的第一步,也是特别重要、宝贵的一步。

        在教育和文化事业将出现大发展、大繁荣的美好岁月里,母校熊岳高中这个蜚声全国的文学家的摇篮,一定会培育出更多、更健壮、更有出息的文艺新苗!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母校毕业的一代文艺老兵共同的心愿。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