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5年04月12日 星期六

    春天为何犯困却睡不着

    《 文摘报 》( 2025年04月12日   04 版)

      春天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季节。可不少人的感受却是一到春天就容易犯困。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学适应现象。

      首先,春天光照时间变长,会导致人体内褪黑素分泌减少,使得夜晚的睡眠变得困难。而到了白天,不少人因前一晚没睡好而选择补觉,这样又会导致当晚的睡眠动力被消耗,从而进入“晚上失眠-白天补觉-继续失眠”的恶性循环。

      其次,冬天形成的生物钟被春日的阳光打乱,人体需要适应光照变化,踏上“倒时差”的进程。在此期间,人体更易出现昼夜节律失调,引发白天睡不醒、晚上睡不着的问题。

      再次,春季气温明显升高,身体也需要重新适应体温调节机制。入睡前的核心体温(内脏温度)下降是入睡的关键信号,如果夜间睡眠环境温度过高或环境不适,会导致睡眠变浅或者频繁觉醒。此外,气温变暖后,血管扩张,使更多血液流向皮肤和四肢,但相对减少了大脑的血液供应,也会让人觉得白天头脑昏沉、困倦无力。

      此外,春天是花粉过敏、换季感冒的高发期,当花粉和病原体在鼻子里作怪时,喷嚏和呼吸不畅也随之而来,常常导致过敏患者在夜里“仰卧起坐”。到了白天,这些过敏症状还会影响大脑供氧,更容易使人感到疲劳、困倦。

      最后,人体内的5-羟色胺在春天明显上升,会导致情绪波动明显,不少人看似活力满满,实则透支能量,易出现春季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从而影响睡眠质量。

      如何告别春困,满血复活?

      调整作息 早上起床后先接触阳光,让大脑快速清醒,用自然光校准生物钟。白天午睡总时间尽量控制在20分钟到30分钟,避免中午睡得过久,导致晚上睡不着。尽量固定起床和睡眠时间,调整生物节律。

      调整饮食 早餐可以补充蛋白质(如鸡蛋、牛奶、豆浆等)和复合碳水(如杂粮粥、红薯、全麦面包等),增加身体能量;午餐要避免进食过量或过度油腻,否则饭后血液流向胃肠道,大脑供血减少,更容易犯困。可适量摄取富含色氨酸的食物(如香蕉、牛奶、坚果等),帮助身体分泌褪黑素,促进睡眠。

      营造睡眠环境 尽量让睡眠环境温度保持在18℃到22℃,若睡前感到身体燥热,可以喝一小杯冷牛奶帮助降低核心体温。睡前1小时尽量减少手机、电脑等电子屏幕的蓝光暴露,避免抑制褪黑素分泌,可阅读纸质书籍替代。

      (作者: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精神医学中心吴佳馨、陆峥)

      (《文汇报》3.27)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