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丽红
阴山山脉横亘于内蒙古中部,蒙古语为“达兰喀喇”,汉译为“70个黑山头”。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狼山、乌拉山、色尔腾山、大青山等无数大小山体被它所包揽。可是,在亿万年前,今天的阴山山脉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沧海变桑田”,阴山山脉亦是如此。阴山山脉南北坡地形差异巨大,也正是这样的地形差异,才孕育出了历史悠久的阴山文明,巍然屹立于北疆大地之上。而敕勒川位于阴山脚下,阴山则是它的忠实守护者。
留存至今的阴山岩画,让我们更加直观地看到远古的阴山。
公元5世纪,巴彦淖尔境内的阴山岩画就被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发现,并在《水经注》中做了详细的记录。20世纪70年代,阴山岩画再次被发现,才有了现代对阴山岩画的全面考察和研究。阴山岩画主要分布在巴彦淖尔市磴口县、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境内。
广袤的原始森林里,晨曦透过林间的缝隙,撒下斑驳陆离的光影,一群鹿儿聚集于林间,悠然自得。它们身姿矫健,为首的雄鹿昂首挺立,美丽的鹿角枝丫般伸向天空。忽然,它引颈长鸣,呦呦之声清脆悠远。树叶沙沙作响,野花野草摇曳着身姿。面对如此美景,牧羊人拿起尖利的石头在岩石上刻下了这幅永久的和谐画卷。
阴山岩画记录着的历史,或成为传说,或湮灭在岁月长河之中。而现在的阴山,目光所及之处,皆是传奇。也是因为有了阴山山脉,才有了不一样的河套地区。
阴山阻挡了来自北方的寒冷气流,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夏季干热气流的侵袭,调节了局部气候,使得蒙西地区的气候相对温和。温和的气候,造就了阴山脚下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也为这里的农牧业发展提供了天然的屏障。又因阴山山脉的地形多变,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小气候,也为多样化的农牧业生产创造了条件。
我注视着依旧雄伟的阴山,它宛若一位沉默的巨人,见证着这片土地的变迁。它的脚下,现代化的农业设施取代了传统农业,智能温室里蔬菜瓜果鲜嫩美味,无土栽培技术让农业插上了翅膀。曾经的牧羊曲,也因优选杂交、胶囊信息跟踪、产品打码溯源等技术的应用,加入了现代高科技的音符。曾经宁静的草原,充满生机和活力,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独特的魅力。阴山脚下的敕勒新韵,是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是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
(《内蒙古日报》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