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百平
孩童时期,不知道什么是樱花。
后来读了作家丁玲的散文《樱花赞》,樱花第一次进入我的视野。“樱花是日本的骄傲。到日本去的人,未到之前,首先要想起樱花;到了之后,首先要谈到樱花。”“总而言之,樱花和‘瑞雪灵峰’的富士山一样,成了日本的象征。”正是受了丁玲散文的影响,我一直认为樱花就是日本的国花。既然是国花,樱花的故乡当然就在东瀛日本。然而,去年某天,我在查阅有关资料时才发现,樱花的故乡原来在我们中国。
我国栽种樱花的历史悠久。据相关文献记载,秦汉时期樱花就已在宫廷内栽培。至唐朝,樱花的种植更为普遍,从宫苑廊庑到民舍田间,处处可见其绰约风姿。那时,樱花不仅是自然美景的点缀,更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与文化。文人墨客常以樱花为主题,吟诗作画,抒发内心情感。“小园新种红樱树,闲绕花枝便当游。”在白居易的笔下,春日赏樱是如此惬意之事,简单的诗句勾勒出一幅悠然自得的赏樱图,可见樱花在当时已经很常见,且深受人们的喜爱。
众多植物学家通过研究证实,从物种起源来看,中国喜马拉雅山地区是樱花的发源地。在漫长的地质演变和气候变迁中,樱花从这里逐渐向四周传播,其中一支东渡日本。在日本,樱花受到了当地人极度的喜爱与推崇,经过长期的培育和发展,形成了如今丰富多样的樱花品种,也让日本成为世界闻名的赏樱胜地。但这并不能改变樱花源自中国的事实,就如同孩子无论走多远,故乡永远是出发的原点。
樱花在中国文化中承载着独特的寓意。它象征着纯洁与美好,那洁白或粉嫩的花瓣,不掺一丝杂质,在枝头悄然绽放,宛如少女般纯净无瑕。同时,樱花盛开时的热烈与短暂,也寓意着生命的灿烂与易逝。它提醒人们珍惜当下、莫负春光,尤其要珍视每一个稍纵即逝的美好瞬间。这种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贯穿在中国文化的脉络之中,与中国传统哲学中对生命的认知相契合。
春日里,当我们欣赏各种樱花时,不应只沉醉于那绚烂的美景,更应知晓其背后深厚的文化渊源。樱花的故乡在中国,它是中国植物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承载着上千年的历史记忆和民族情感。让我们重拾对这本土之花的热爱与认知,让樱花在中国的土地上继续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西安晚报》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