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5年03月29日 星期六

    走,去江洲

    《 文摘报 》( 2025年03月29日   03 版)

      ■帅美华

      江洲,地处赣、鄂、皖三省的交界点,鄱阳湖与长江的交汇处,特殊的地理位置注定了它不可能平凡于浪涛之中。一遇战争,它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在江洲,只要你想听,有的是故事。

      有人说周瑜在这里操演九州八卦阵;有人说刘裕与卢循在此大战;有人说陈友谅突围至此,被乱箭射中;有人说李自成死于此地一名农夫之手。

      还有人说江洲是陶渊明落脚的地方,就是因为美丽江洲的反复叠印,陶渊明的脑海之中才有了“世外桃源”的最初模型;王羲之《兰亭集序》里的一个个形态各异、变化多端的“之”字,就是他在江洲所牧的一只只或行或卧或嬉或游的天鹅。

      去江洲,可以怀古,也可以追思。倾听江水撞击岸壁的回声,凝视着光点在水波上如呼吸般颤动,你也同江洲一样,周身披满历史的尘霜。

      今天的江洲如一枚新刻出的印章,纯然是长江中心的一座沙洲。从地图上看江洲,四面江水环抱,它如孕育生命的子宫,静静安养在母体之中;又像刚露出水面的江豚,流线型的脊背平滑顺畅,让你生出伸手去抚摸的冲动。还没有走近江洲,你的心中就溢满水的柔情。

      江洲的形成有赖于水,水把千里之外的泥沙搬运而来,水让江洲具有了灵动的气质。江洲的定型有赖于岸,1998年的特大洪水之后,长江大堤被层层加固,今天的江洲固若金汤,江洲百姓再也不惧怕江水偶尔发点脾气,水的脾性已被收纳在堤岸之内。牢固的岸堤让江洲生长出一份气定神闲的端凝。

      在这端凝里,花常开,果常香,农作物像被施了魔法,爱情稳固后,就不知疲倦地生儿育女。江洲的沙土涵千方之气,聚万里之力,疏松肥沃,堪比黄金,在它上面种什么就翻着倍儿出产什么。它一年年超标准产出价值,永不枯竭。江洲人说,这沙窝窝比黄金还要宝贵。

      江洲的色彩永远是鲜亮的。春天,你来江洲踏青,嫩黄的油菜花如云如雾,覆满江洲,从天空向下望去,江洲如一块明亮、诱人的黄色大蛋糕,漂浮在春波荡漾的江水之中待你品尝。绿的麦苗、粉的桃花、白的梨花是丝带与花边,点缀在“蛋糕”之上,把春日的旖旎装点到极致。

      走在大街上,你不时能听到这样的吆喝声:“江洲甜宝,好甜,好甜,不甜不要钱!不甜不要钱!”“江洲麻壳呢花生,不好吃不要钱!”江洲出产,就有这样的硬气和霸气。

      江洲物产的丰富,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得完的。江洲菜籽油、江洲干豆角、江洲辣椒壳、江洲槐花蜜、江洲南瓜、江洲玉米、江洲霉豆、江洲红薯粉……琳琅满目、数不胜数。

      去江洲,是磁针奔赴磁场,是蜜蜂奔向花朵,是唾液奔赴味蕾,每一步靠近,就是幸福等级的又一次攀升。

      走,朋友们,我们一起去江洲——去感受“长江长,在身旁”的神奇;去体悟“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江水深处的欢欣与沧桑;去相会桃花源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江西日报》3.14)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