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5年03月22日 星期六

    亲历暴力可能会改变基因

    杨艳 《 文摘报 》( 2025年03月22日   06 版)

      暴力可通过表观遗传在人类基因中留下印记,甚至遗传给未经历暴力的后代,此前这一特性仅在动物身上被观察到。美国佛罗里达大学人类学和遗传学研究所教授康妮·穆里根称,创伤和暴力会对后代产生影响,这一发现将增强人们的同理心,更加关注暴力问题。

      1982年,发生在叙利亚哈马市的暴力事件夺走了数万人的生命,几十年后,叛军借这段惨痛记忆推翻了当年指挥行动的阿萨德家族政权。然而,这场袭击还有另一个深远影响,它悄然隐藏在叙利亚家庭的基因深处:那些在围困期间怀孕的女性,其孙辈虽然未亲历过暴力事件,但基因组中仍带有暴力印记。这种通过母亲传递的遗传印记,为人类首次提供了证据证明压力能在多代间遗传。

      科学家追踪分析了三代叙利亚移民。一些家庭在逃往约旦之前经历了1982年哈马事件,另一些家庭经历了后来与阿萨德政权的内战。

      研究人员在哈马幸存者孙辈的基因组中发现14个区域,这些区域因他们祖母所经历的暴力而发生了改变。这表明,压力引发的表观遗传变化确实可以出现在后代身上。另外,生存在暴力环境中的胎儿,长大后表现出表观遗传加速衰老,这种生物衰老现象可能与年龄相关疾病的易感性有关。

      研究指出,虽然人类基因不会因生活经历而改变,但在应对压力等事件时,细胞会给基因添加一些小的化学标记,这些标记可能会抑制基因的活性或改变其行为。

      (《北京日报》3.12 杨艳)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