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5年03月12日 星期三

    从金庸小说关键词的微博使用看日常语言的创造性

    《 文摘报 》( 2025年03月12日   06 版)

      从金庸的15部武侠小说中选取部分表征小说形象的关键词,如六脉神剑、辟邪剑谱、扫地僧、十香软筋散等,开展研究发现,这些关键词在微博中有着诸多创造性使用,主要可分为以下两大类:一是词汇创新,二是多模态语言创新。

      根据收集的语料,可把词汇创新分为四小类:谐音、歧解、夸张、隐喻。

      谐音创新如:

      今天是吃了豹胎易筋丸了么?就家门口拐个弯也能爆胎。

      句中的“豹胎易筋丸”是《鹿鼎记》中的毒药,因“豹胎”与“爆胎”音同,被博主用来指车子爆胎的事。此种谐音双关是由同音异义引起的,其基础是两个语词之间有着语音联系。

      歧解创新如:

      鸡翅灭绝师太再次上线。半年内,不会再吃了。

      “灭绝师太”是《倚天屠龙记》中的人物,在此却与“鸡翅”相组合,被曲解为“把鸡翅灭绝了的人”。这种背离常规的使用与人们的心理期待迥然不同,就会产生特殊的表达效果。

      夸张创新如:

      吃桑葚吃出了千蛛万毒手,所以我的阿牛哥哥什么时候来。

      千蛛万毒手是《倚天屠龙记》中的武功,练时需将蜘蛛体内的毒液转到手指上,句中博主借此夸大手指被桑葚染黑的程度。这种创新语言体现了博主的幽默和智慧。

      隐喻创新如:

      我想,世间上最铁的关系,莫过于你吃了我的三尸脑神丹,我服用了你的豹胎易筋丸。

      博主总是能把握文学形象与其所要表达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将耳熟能详的文学形象加以隐喻化。

      在微博中,博主常使用文字加图片的形式构建跨图像符号和书面符号的多模态表达形式,通过赋予图像某一特定属性来传达特殊含义,从而实现多模态语言创新。金庸小说关键词也常以多模态形式出现于微博,如:

      飞雪连天射白鹿!

      莱万雪中倒钩领衔欧冠小组赛阶段最佳进球的候选名单!

      相关配图中的球员莱万一身红衣,整个人全身飞起,在雪中右脚倒钩射门。“飞雪连天射白鹿”是金庸7部小说的合称,“飞雪”用于提示球赛的自然场景,“射”指球员倒钩射门。而“射门”的图像提示了足球射门这一目标域,从而帮助读者成功建立起从金庸小说到足球射门的跨域映射。

      语言创造性得以实现,首先涉及创造性语言的建构者。建构者调用了金庸小说关键词,并赋予其在具体语境中不同于小说中的意义,将其映射到现实生活中,此为概念整合过程。这是创造性语言的发出端。创造性语言的实现还涉及受众,受众作为话语的共同建构者也参与创造性话语建构过程中,这样语言创造性的生成和理解才会形成一个闭环。而说话者之所以能使用、听话者之所以能理解这一创造性语言,还需要他们共享同一个熟悉的社会文化背景,此处即为金庸小说的经典化和日常生活化,即金庸小说关键词已经进入了日常生活,人们对其耳熟能详。

      金庸小说的经典化和日常生活化为其关键词的使用、理解和传播提供了社会背景,而反过来,关键词在微博中的广泛使用也进一步促进了其关键词的熟语化,进而促进金庸小说的经典化。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4期 邵斌)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