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5年01月01日 星期三

    个人征信报告不是窥私的窗口

    《 文摘报 》( 2025年01月01日   02 版)

        “女生手机必备”“防被网贷防被诈骗防被老赖等风险情况”“婚前查清对象底细”……近期,网络上出现许多诸如“婚恋报告”“风险报告”、个人大数据报告的个人信息查询产品,只需输入姓名和身份证号码,支付49.9元,即可查询其婚姻状态、贷款申请情况等,甚至无须被查询人本人同意。

        “婚恋报告”“风险报告”,乍看起来,这些名头好像是为当事人规避“遇人不淑”的风险量身打造的产品,但此类报告的真实用意还得打个问号。据报道,网上有很多分享“结婚之后才发现男友欠了几十万网贷”之类故事的帖子,评论区通常有用户热心分享自己婚前如何查询到自己结婚对象的借贷记录,再引导用户去平台使用小程序或下载App查询报告。其实,故事是用来引流的幌子,借贷记录成了博眼球的手段。“婚恋报告”不一定能帮当事人规避风险,却让被查询人的个人信息在线“裸奔”;报告报出的不是安心指数,而是泄露个人信息的风险指数。

        个人征信是最为隐私的个人信息之一,被称为“经济身份证”,司法解释将其列为高度敏感信息。因此,个人征信报告不能成为窥探隐私的窗口,斩断个人征信信息的传播渠道,就是在搭建全社会的信用安全防火墙。对此类报告,应查清来龙去脉,针对性予以打击,不能任由征信信息“裸奔”。

        (《北京晚报》2024.12.23 张悦)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