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游戏”蜂拥而起,是近年来国产电子游戏行业的突出现象。作为一种聚合了传统艺术资源、当代流行文化和数字技术的文化生产,其内在逻辑是新媒介流行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双向调用:一方面,电子游戏从自身发展出发,尝试通过调用传统艺术资源拓展游戏的文化属性;另一方面,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传承和创造性转化,也需要走出典籍、走出博物馆,调用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新兴文化形式。然而,即使是其中较为成功的产品,在双向调用的具体实施中也未能完全摆脱此类游戏所面临的普遍困境——由于文化功能与游戏机制的错配,由于低估文化信息在跨媒介转换中的损耗,导致了文化传播效果和游戏本体发展的双重失落。
“山水游戏”要从困境中突围,重构媒介语言和重塑文化身份是两大关键。前者需要从理解中国传统山水艺术独特的媒介语言出发,把握其笔墨形式与审美精神共生这一特质,并以此为参照探索、发掘数字媒介的表达潜力,在基于数字交互界面而形成的媒介语言中植入与山水精神相互生发的东方美学形式。后者则需要突破在娱乐工业体系中形成的电子游戏的现有范式以及对游戏活动、游戏用户的狭隘理解,为电子游戏确立游戏性与文化性共生的文化身份。
近年来,不仅在理论研究中出现了对商业化游戏生产惯例的深度反思,一些新媒介艺术家跨界参与电子游戏的设计创作,也从实践层面改写了电子游戏的文化属性和受众体验。此类实验性游戏作品的兴起,证明通过重构媒介语言和重塑文化身份来建构游戏-文化共生体是可行的,它不仅指向一种新的游戏范式,更是对创新数字文化生态、共建数字时代公共文化空间的一种探索。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3期 马睿 吴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