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5年01月01日 星期三

    紫禁城里的柿文化

    《 文摘报 》( 2025年01月01日   08 版)

        (清)乾隆《先春如意图》

        冬季,北京的街头和各大公园,常见红彤彤的柿子挂在枝头。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有生机。柿树原产于我国,是柿科柿属乔木植物,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在我国非常常见。因其树干笔直挺拔,树叶宽大浓密,果实饱满圆润,且包含了多种吉祥美好的寓意,柿树自古以来就与皇家园林有着深厚的渊源。早在先秦时期,《礼记》就将柿子列为皇家果品之一。到了明清时期,紫禁城里的柿文化更加深厚,柿子不仅是皇家园林文化,还是宫廷饮食文化、节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在冬季漫步故宫,不仅能看到沉甸甸的柿子缀满枝头,还能感受到浓厚的柿文化。

        皇家园林多栽柿树

        柿子树本身就具有优雅的形态和绚丽的色彩。春夏时期的柿子树,枝繁叶茂、绿意盎然;秋末冬初,红透的柿子与金黄的树叶相映成趣,为古代皇室所欣赏。汉代司马相如的《上林赋》载“枇杷橪柿……罗乎后宫,列乎北园”,即枇杷、酸枣(橪)、柿子等果树,遍植于皇家园林——上林苑。唐代欧阳询的《艺文类聚》载“《晋宫阁名》曰华林园杮六十七株,晖章殿前杮一株”,即西晋时期皇家园林——华林园内以及后宫的晖章殿前,均栽植有柿子树。明万历年间太监刘若愚的《酌中志》载明代宫中“长庚桥南有柿一株,高二丈余,每至霜后,实悬树杪,丹色可爱”,说的就是长庚桥(位于今故宫西北区域,连接文物医院与长庚门的桥)南的柿子树上,红彤彤的果实挂满枝头。

        如今的故宫博物院,在右翼门外、寿康门前以及延禧宫院内,均种植有柿子树。秋末初冬时节,挂满枝头的红柿子与红墙黄瓦相映成趣,成为一道美妙的风景,给观者带来了阵阵暖意。

        柿树之美,亦可见于古代诗歌。南朝梁官员庾仲容的《咏柿诗》为现存较早写柿的诗歌,诗中有“发叶临层槛,翻英糅花药”之句。诗人用“发叶”来描绘柿叶新生的情形,用“翻英”“花药”来描述柿树的枝叶与花朵。

        明清帝王亦赋诗表达赏柿的喜悦之情。如雍正帝曾作诗《暮秋》,其中有“秋老松含翠,霜浓柿缀红”,寒霜渐浓,但柿子仍然呈现出鲜艳的红色;乾隆帝曾作诗《御园深秋》,其中有“柿红蕉绿挥毫润,何必瑶笺誇薛涛”,柿树之美与唐代女诗人薛涛的才气一样,无需用华丽的辞藻描述,由此可见乾隆帝对柿树的喜爱。

        宫廷美食有柿子

        柿子树不仅姿态优美,果实的味道也十分甜美。梁简文帝在《谢东宫赐柿启》中,称赞柿子:“甘清玉露,味重金液。虽复安邑秋献,灵关晚实,无以匹此嘉名,方兹擅美。”柿子味道之美,即便安邑的枣子、蜀都的紫梨那么有名的水果,也都无法比及。“安邑秋献”源于西汉司马迁《史记》中的“安邑千树枣”,“灵关晚实”源于西晋左思《蜀都赋》中的紫梨。

        故宫藏五代时期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再现了南唐大臣韩熙载夜宴宾客的历史情景。画面中,主客之间的长案上摆了八品食果,其中就包含柿子。由于柿子味美,因而在明清时期,柿子深受宫中皇室成员喜爱,或自己享用,或馈赠、赏赐。据《酌中志》载,明代宫中新年有一道干果美食,叫“百事大吉盒儿”,内为柿饼、荔枝、圆眼、栗子、熟枣等。《大清会典事例》规定了宫中荐新食材,其中就有“九月荐柿”。

        明清帝王与美味可口的柿子还有很多渊源。明太祖皇帝朱元璋(1328—1398),曾封一株柿子树为“凌霜侯”,就是因为这棵树上的柿子曾经救他一命。明代张定的《在田录》中,对此事有详细的记载。朱元璋未发迹时,某天路过一个荒村,人烟稀少。已经饿了两天的他进入一户院内,但见残垣断壁,皆因兵火所致。悲伤之时,他突然注意到院内东北角有一株柿子树,树上结满了成熟的柿子(“东北隅有一树霜柿,正熟”)。朱元璋大喜,连忙爬树采摘,一口气吃了十多个柿子才吃饱(“上取食之,食十枚便饱”)。元朝至正十五年(1355)夏天,朱元璋率兵攻打采石(今安徽省马鞍山市采石镇)。采石距离太平路(位于今安徽省当涂县)很近,朱元璋于是从太平路发兵。路上,朱元璋又巧遇了这棵柿子树。朱元璋于是下马,一边给众人讲解这株树当年救济他的故事,一边将一件红色的战袍披在树干上,对其行礼,并封此树为“凌霜侯”(“上指树以前事语左右,因下马以赤袍加之曰:封尔为凌霜长者,或曰凌霜侯”)。朱元璋肇建明朝后,深知柿子在饥荒之年可当粮食的重要性,因而鼓励全国各地种植柿树。

        清代宫中喜欢吃柿子的皇帝,以雍正帝为代表。雍正五年(1727)四月,雍正帝谕旨河南巡抚田文镜,说想吃曹州的柿霜。于是田文镜“密差家人赴曹州产地购买柿霜”(《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9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出版)。由于当时并非柿树产果实季节,因而田文镜只能勉强凑了五箱柿霜,加急寄送给雍正帝当零食用。此处的“柿霜”,是指柿子果实制成柿饼时,外表所生的白色粉霜。

        岁朝画中的“柿柿如意”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柿子为吉物。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载,柿有“七德”:“一寿,二多阴,三无鸟窠,四无虫,五霜叶可玩,六嘉实,七落叶肥大。”因此,在明清宫廷的岁朝绘画中,柿子为绘画的内容之一,以反映帝王的美好愿望。

        如故宫博物院藏《岁朝佳兆图》,柿子为其中的岁朝吉物。此画为明宪宗于成化辛丑年(1481)绘制。画面中,钟馗头戴破帽,身着宽袍,右手执如意,左手挟小鬼,双目炯炯有神,紧盯前方飞舞的蝙蝠,疾步前行。钟馗旁边的小鬼,双手将装有柿子、柏枝的盘子举过头顶,与钟馗相伴而行。画中的柿子外形光滑圆润、颜色微微泛红,寓意吉祥与喜庆。

        值得一提的是,柿蒂与果实相生相伴,有着极好的寓意:根基牢固,不易动摇。《酉阳杂俎》就曾记载:“木中根固,柿为最。”不仅如此,柿蒂中间有一个柿梗,四边有心形萼片,犹如一个如意云头,因此柿子还有吉祥之意。

        当柿子与其他物件组合起来时,能够延伸出更多的美好祝福。比如,《岁朝佳兆图》中的柿子有两个,寓意“好事成双”;柿子、柏枝放在盘子里,寓意“百事如意”;由于“蝠”谐音“福”,因而蝙蝠与柿子“同框”时,又有“事事有福”之意。

        国家博物馆藏《先春如意图》中亦可见柿子。此画为清乾隆皇帝于甲戌年(1754)春绘制。画面中,两枝梅花插于梅瓶中,梅瓶旁有柿子、灵芝状如意、百合等吉物。其中,柿子有两个,且被“串”在一个树梢上,果实饱满圆润,蒂叶简洁优美如绽放的四瓣花,上述吉物与柿子搭配,表达了丰富的寓意:梅花在岁暮盛开,寓意高洁及传春报喜,梅花、梅瓶与柿子搭配,且花枝、柿子数量均为二,寓意“好事成双”“双喜临门”;如意做成灵芝的形状,与柿子搭配,寓意“事事如意”且延年益寿。画面中柿子、如意、梅瓶、梅花、百合的组合,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新韶如意”的纹饰,寓意新年万事如意。其中,“韶”为古代乐曲名,意为美好,“新韶”即新年之意。

        (《北京晚报》2024.12.26 周乾)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