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动性的心理机制研究及其价值
霍涌泉在2024年第6期《河北学刊》上说,随着认知心理学、积极心理学、文化心理学日新月异的发展,关于能动性的探讨在心理学领域形成了研究热潮,取得了一系列丰富的理论和实证性学术成果,主要集中于认知心理学、积极心理学与文化心理学等研究领域。目前,心理学为了更好地解释人类的行为,逐渐放弃了线性因果的计算机隐喻和对人的机械化理解,积极寻找内部的决定因素及相应的主观心理作用实现机制。这有助于推进哲学范畴能动性研究的进一步拓展与具体深化。
“积极的阐释”的成因与意义
南帆在2024年第5期《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上说,文本解读是人文学科的基本方法,文学阐释的很大一部分是对文学文本的阐释。“积极的阐释”,即阐释者时常依据某种理论或者理念鞭辟入里地阐释作品,发表自己的独到之见。“消极的阐释”则通常尊重作家的写作意图,尊重作品的完整性与基本内涵,尊重各种文化常识与文体规则。“积极的阐释”与“消极的阐释”是文学阐释的两种理论姿态。“积极的阐释”频繁出场不仅是由于现代阐释学的转向,而且与理论的推动存在密切关系。文学之所以成为“积极的阐释”最为活跃的一个区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阐释的理性语言与感性体验不对称。“积极的阐释”放弃文本的有机整体观念,并时常跨越审美愉悦的羁绊而另行制造各种新的话题。“历史语境”既是阐释发生变化的依据,又是阐释稳定持续的依据。多数“积极的阐释”作为失败的思想实验而沉没,而少数“积极的阐释”则可能充当某种文化的先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