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论点短辑

    《 文摘报 》( 2024年12月25日   06 版)

        能动性的心理机制研究及其价值

        霍涌泉在2024年第6期《河北学刊》上说,随着认知心理学、积极心理学、文化心理学日新月异的发展,关于能动性的探讨在心理学领域形成了研究热潮,取得了一系列丰富的理论和实证性学术成果,主要集中于认知心理学、积极心理学与文化心理学等研究领域。目前,心理学为了更好地解释人类的行为,逐渐放弃了线性因果的计算机隐喻和对人的机械化理解,积极寻找内部的决定因素及相应的主观心理作用实现机制。这有助于推进哲学范畴能动性研究的进一步拓展与具体深化。

        “积极的阐释”的成因与意义

        南帆在2024年第5期《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上说,文本解读是人文学科的基本方法,文学阐释的很大一部分是对文学文本的阐释。“积极的阐释”,即阐释者时常依据某种理论或者理念鞭辟入里地阐释作品,发表自己的独到之见。“消极的阐释”则通常尊重作家的写作意图,尊重作品的完整性与基本内涵,尊重各种文化常识与文体规则。“积极的阐释”与“消极的阐释”是文学阐释的两种理论姿态。“积极的阐释”频繁出场不仅是由于现代阐释学的转向,而且与理论的推动存在密切关系。文学之所以成为“积极的阐释”最为活跃的一个区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阐释的理性语言与感性体验不对称。“积极的阐释”放弃文本的有机整体观念,并时常跨越审美愉悦的羁绊而另行制造各种新的话题。“历史语境”既是阐释发生变化的依据,又是阐释稳定持续的依据。多数“积极的阐释”作为失败的思想实验而沉没,而少数“积极的阐释”则可能充当某种文化的先声。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