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种名为“圆叶牵牛”的植物冲上热搜。起因是有网友举报,某化妆品品牌疑似在一款产品中添加了国家标准禁用的原料“圆叶牵牛提取物”。圆叶牵牛为何物?为啥被化妆品禁用?植物提取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如何保证?
圆叶牵牛:外来入侵者
西北大学植物学教授刘文哲介绍,圆叶牵牛是旋花科一种草质藤本植物,特点是呈缠绕状,一年生,夏秋季开花。“圆叶牵牛与我们常说的牵牛花为同属植物,只不过圆叶牵牛的叶子为全缘的圆心形,而牵牛的叶子呈三裂状。”刘文哲指出,“从植物学分类上来说,圆叶牵牛和牵牛因为叶子等差异,被认为是两个种,但花的颜色比较接近。”
圆叶牵牛原产于美洲,大约在晋朝之前,牵牛花传入我国,其近亲圆叶牵牛随后也在我国得到种植。圆叶牵牛靠种子繁殖,是全球广泛传播的害草之一,也是我国外来入侵物种中危害较重的植物之一,位列2014年公布的第三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中第9位。
圆叶牵牛茎枝表面有毛,具有极强的缠绕性和延展性,这使它们既能够匍匐生长,也能够攀沿而上,生命力极强。
圆叶牵牛定植后,会凭借较快的生长速度、较强的竞争能力和繁殖能力,迅速扩张、抢占当地物种生态位,并与之竞争养分、水分、空间、光照等,同时通过缠绕和覆盖其他植物,排挤当地物种,形成以圆叶牵牛为优势种的大面积群落,抑制其他农作物和草本植物生长,导致当地物种生长不良,甚至逐渐减少。
为何被化妆品禁用
此前,圆叶牵牛提取物因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如黄酮类、多糖类、生物碱等,被认为具有抗氧化、抗炎、保湿等作用,因此被添加到一些洁面乳、面霜等化妆品中。
不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21年5月发布了《关于更新化妆品禁用原料目录的公告》,明确将“圆叶牵牛提取物”列入禁用目录。
化妆品中使用的原料,需要经过严格的安全性评估。目前,有关圆叶牵牛被禁用的原因尚不明确。上海交通大学芳香植物研发中心教授姚雷表示,圆叶牵牛之所以被禁,主要原因应该还是它有一定毒性,其种子含有麦角灵生物碱,误食可导致呕吐、腹泻,甚至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产生错觉和幻觉。其中糖苷类物质和生物碱,用于皮肤会存在一定风险。
2021年5月国家药监局颁布的《化妆品禁用原料目录》总计为1284种;其中《化妆品禁用植(动)物原料目录》为109种,相比2015版的98种,除了增加大麻仁果、大麻籽油、大麻叶提取物,还增加了万寿菊花提取物、万寿菊花油;还有一些细化了种类,如魔芋品种增加了东亚魔芋,威灵仙增加了棉团铁线莲、辣蓼铁线莲,大风子细化为泰国大风子和海南大风子,牵牛则增加了圆叶牵牛。官方并未说明这些植物被禁用的具体原因,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被“踢出”化妆品市场的植物,很多都是有毒的。
揭开“植物提取物”的神秘面纱
此次圆叶牵牛风波,再度引发人们对于化妆品中“植物提取物”的关注,毕竟,很多人在购买护肤品时,都倾向于选择“纯植物”的。
不过,专家表示,在法规层面,我国上市的化妆品只有特殊化妆品和普通化妆品两类,并没有“植物化妆品”的概念。中国消费者协会和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于2011年联合发布的《美白类美容护肤产品消费指引》显示,化妆品由多种成分配置而成,其中包括多种化学成分,只用纯天然植物提取物是无法制成护肤品的。在我国,化妆品宣传也不能用“纯植物”“纯天然”等绝对化的词语。也就是说,市面上根本没有百分之百“纯植物成分”的化妆品,最多是含有“植物提取物”,并添加了防腐剂、香精、香料等其他成分的化妆品。
所谓“植物提取物”,是指采用化学、物理或生物学手段,从植物中提炼出的活性成分,常见的包括芦荟、茶树、迷迭香等。“植物提取物”富含多种维生素、抗氧化剂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理论上可以舒缓肌肤、抗炎、抗氧化。然而,“植物提取物”的功效存在巨大变数。首先,植物来源、栽培条件、提取方法、提取部位不同,都会影响提取物的成分和浓度,甚至可能影响原料安全性。例如,苦参根可以作为化妆品原料使用,但苦参种子则为化妆品禁用成分。
有的产品在配方中加入“××植物提取物”,只为增加卖点和营销噱头。即使添加了所谓的提取物,浓度也不会很高,而再有效的成分,未达到一定浓度也是白搭。
“对于植物提取物的使用,我们一定要严守安全性这条底线。”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青琳森表示,很多人潜意识中认为,“天然的就是无毒的”,这并不严谨。此外,不少化妆品品牌宣传产品是“食品级”“可食用”,往往只是使用了某些可用于生产食品的原料。但用了能吃的原料,并不能证明生产出来的化妆品一定是安全的,药监部门也多次明确表示,根本不存在“食品级”化妆品。
(《齐鲁晚报》12.14 于梅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