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4年12月18日 星期三

    上海首例脑机接口产品临床试验植入手术

    ——明年计划在全国约10个临床中心完成30至50例脑机接口植入手术

    《 文摘报 》( 2024年12月18日   08 版)

        术后小董持续随访康复,1个月后得以在气囊手套辅助下,顺利拿起瓶子,还喝了一口水,动作流畅。

        将极小电极植入人类大脑,利用电流让电脑和脑细胞互动,实现“人脑与机器交互”。瘫痪患者戴上气囊手套,竟然能拿水瓶喝水了。

        就在上个月,上海首例脑机接口产品临床试验植入手术引发广泛关注,这也是我国第三例脑机接口植入手术。12月6日,主刀医生、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院长毛颖首度公开患者术后康复情况,“可以用震撼两个字来形容,患者恢复过程非常顺利,改善十分明显”。

        这意味着,上海三大先导产业之一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中重要的一块拼图——脑机接口,已跨出坚实一步。

        “有时甚至感受不到接口”

        38岁的小董四年前遭遇不幸:由于车祸导致颈椎脊髓受损,难以站立,手部也无法抓握。今年11月6日,他的人生因为科技得以扭转。在华山医院虹桥院区,一台意义重大的脑机接口手术历时1小时40分钟顺利完成。术后小董持续随访康复,一个月后惊喜出现:他得以在气囊手套辅助下,顺利举起瓶子,甚至自己还拿着瓶子喝了一口水,动作流畅。

        植入小董大脑里的产品,源于上海某公司与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洪波团队合作开发的NEO脑机接口产品。这是该产品在全国完成的第三例、在上海完成的首例临床试验植入手术。

        上海华山医院的手术用时较前两例手术大大缩短,这与临床全新技术嵌入密不可分。12月4日,华山医院院长毛颖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对脑机接口的未来,我们信心十足,首例脑机接口手术比想象中顺利。”

        “我们只用了3.3分钟就快速精准地定位了手部运动/感觉脑区,缩短了手术时间。”毛颖解释,“我们应用自主研发的新型定位技术。这使得手术定位更加精准便捷、手术精准匹配度更贴切,速度与准确率均大幅提高。”

        术后一周,小董顺利回家。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洪波团队派出两名工程师,在此后一周内为脑机接口优化调整算法,“每个人的脑部算法各有不同,这一周非常关键,我们采集数据,匹配出最适合患者的算法”。

        小董的康复意愿非常强烈,第三周开始接受脑机接口控制,第四周就完全掌握拿水瓶、拿苹果等测试,准确率达80%至90%。康复中的“九宫格”游戏训练,小董完成得也比此前手术的患者更好。“有时我甚至都感觉不到脑机接口的存在。”小董告诉工程师。

        从瘫痪到可以举起水瓶子,NEO脑机接口是如何在小董脑内工作的?

        12月7日,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洪波向记者解释:NEO系统采用无线微创技术,体内机埋在颅骨内,电极覆盖在硬膜外(硬膜位于颅骨和大脑皮层之间,起到保护神经组织作用),不损伤大脑细胞。居家使用时,体外机隔着头皮给体内机供电,并接收脑内的神经信号,传送到电脑或者手机上,借助解码算法实现脑机接口通信。

        洪波补充说,通过长期动物试验已验证,NEO脑机接口不会破坏神经组织,信号稳定,由于采用近场无线供电和通信技术,患者体内也无需装电池,“脑机接口的植入就像买了一台全自动洗衣机,经过工程师指导后,患者和家属完全可以居家自己操作”。

        工程师进行一周调试后,小董超预期完成第一阶段任务。一般来说,第一阶段康复需要花费1.5个月至2个月,而他只用了1个月。在洪波看来,这与华山医院毛颖团队精湛的手术技巧密不可分,再配合小董强烈的自主意愿,效果十分明显。

        上海首台脑机接口手术成功,证明脑机接口在临床上选择合适的病人,应用前景广阔。

        实现“一次植入终生可用”

        2016年,马斯克创立研究脑机接口技术的神经连接公司Neuralink,让脑机接口领域备受关注。今年3月,Neuralink发布消息:首位植入“心灵感应”脑机接口产品的瘫痪病人诺兰德·阿博已能通过脑电信号直接控制鼠标,用意念在电脑上下国际象棋、玩电子游戏,并在社交平台X上发帖子。上个月,Neuralink宣布,他们已获准开展脑机接口技术控制机械臂的试验,“这不仅是恢复数字自由重要的第一步,也是恢复身体自由重要的第一步”。在马斯克看来,脑机接口设备今后可治疗记忆力衰退、颈脊髓损伤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帮助瘫痪人群恢复与外界沟通的能力,甚至重新行走。

        脑机接口作为当下生物医药产业最热门的词汇,该怎样理解?

        科学家解释,脑机接口是一种在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创建信息通道,实现直接信息交互的新兴技术。它通过记录装置采集颅内或脑外的大脑神经活动,并通过人工智能模型等算法对神经活动进行解码,解析出神经活动中蕴含的主观意图,再输出相应指令,操控外部装置实现与人的主观意图一致的行为,并接收来自外部设备的反馈信号。

        “人的大脑能指挥四肢,完成各种感知运动,但如果出现偏瘫,或者像霍金那样患有渐冻症,那么大脑和四肢的通信就发生了障碍。”洪波说,脑机接口就是在大脑和四肢感知运动之间建立一座新桥梁,让这些患者能重新动起来。这个前沿科技领域涉及微电子、人工智能、医学、材料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创新。

        就目前来看,脑机接口“技术路线”分为几种:侵入式、非侵入式以及半侵入式。

        马斯克Neuralink公司的技术路线是侵入式脑机接口,即通过神经外科手术,将电极等信号记录装置植入硬脑膜(一层附着于颅骨内面的结缔组织膜)下的大脑皮层,进行高通量的神经信号采集。

        侵入式脑机接口的优势是电极与大脑的神经元近距离接触,能进行高通量、高质量的神经信号采集;但其风险比另两种技术路线高,存在神经外科手术、植入物放置所引发的长短期安全风险。

        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风险很低,但功能有限。其产品形态通常是穿戴式设备,将采集脑电信号的电极附着在头皮上,提取神经元活动混合并经过颅骨衰减后的信号,精度较低。

        洪波团队采用的是第三种技术路线——“半侵入式”微创技术。即通过微创手术,将硬币大小的电极植入颅骨下、硬脑膜外的部位,这里距大脑神经元很近,但不直接接触神经元细胞,采集到的信号强度和分辨率较高,且不存在损伤神经细胞、引发免疫反应的风险。专家解释,由于使用无线供电和通信系统,NEO的电池不需要植入大脑,在避免感染风险的同时,实现“一次植入,终生可用”。

        明年开展较大规模临床

        目前脑机接口手术康复只做了患者手和肢体运动,今后临床还将与产业结合,在语言解码、语言重建、意识理解、意识恢复等多个脑功能解析打开局面。临床的目标与产业的目标高度契合。

        洪波还透露,预计明年将开展较大规模的临床试验,计划在全国约10个临床中心完成30至50例脑机接口植入手术,争取让这款医疗器械早日获批上市。如今,企业还在开发第二代产品,更高密度、更高通量的电极,以便覆盖更广泛的脑功能区,解码精细运动和语言等。今后,相关系统产品不仅能帮助患者完成基础动作,比如吃饭、喝水,甚至能帮助他们进行写字、弹琴等精细的运动控制。

        (《解放日报》12.10 顾泳 俞陶然)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