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现存5000万本古籍,其中有1500万本亟待修复。“古籍保护和修复中还有太多的科学问题需要解决。”日前,72岁的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院长杨玉良说,眼下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推动中国文物修复保护技术“出海”。
“大量古代字画、文献、书籍因为历史原因,目前还在西方博物馆和一些收藏家手中,这些文物的寿命快要到了,还有一些文物或因为保存原因遭遇严重损坏。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将它们更好地保存、传承。”在杨玉良看来,中华文化要更好地走向世界,不仅是文化内容要走向世界,还包括文明的保护以及承载中华文明的物质(如纸张)等,也要一起走向世界。
杨玉良是高分子材料科学家,不少古籍修复和保护中的“纸墨”难题,到他手上都迎刃而解。如今,复旦古保院复原了一度失传的明朝开化纸制造工艺,建立起一支由理科学者组成的科学保护团队和一支文科学者组成的传统古籍研究队伍。通过多学科合作,复旦古保院的相关研究已走在国际前列。院内研究人员已多次被美国、埃及和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等海外机构邀请,去支援他们的东亚纸质文物修复和保护。
(《文汇报》11.25 姜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