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和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联合发布《中国儿童友好城市发展报告(2024)》。截至目前,全国已有93个城市进入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范围,覆盖31个省区市,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注重从“1米高度”视角制定实施社会政策、健全完善公共服务。
“1米高度看城市”,是“蹲下来看孩子”的人文关怀在城市规划与设计中的具象体现。比如,深圳儿童公园园内游乐设施依儿童身高、体重与运动能力定制,小型滑梯坡度适宜,秋千座椅高度与摆动幅度恰到好处,充分考虑了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需求与体验,让孩子们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尽情玩耍,感受快乐与自由。再比如,上海徐汇滨江儿童运动专区聚焦儿童体育锻炼与健康成长,篮球架、足球门等体育设施的设计高度与尺寸均经过精准调整,社区儿童步道铺设柔软材料,沿途休息驿站提供饮水设施与游乐小道具,完美打造了一个尊重孩子的玩乐世界。又比如,青岛在沿海的沙滩景区设立“1米瞭望台”,台阶高度、扶手位置等依据儿童身高设计,孩子们可以安全登上瞭望台观赏海景,以细腻的关爱托举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儿童时期是认知、情感与社交能力形成发展的关键阶段。当“1米高度”的各种设施和服务呈现在儿童身边,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我可以”的信念,激发起他们的自信心和探索欲,让他们在熟悉且适宜自己身高的环境中建立安全感。比如,可以轻松使用公园饮水设施、图书馆桌椅,他们会认为自己可独立应对生活,进而增强自主意识。在儿童科普乐园操作仪器、观察模型,不断提问求解,他们的好奇心与探索欲能够得到更充分的激发。此外,城市“1米高度”还为儿童创造了更丰富的社交机会。在社区儿童活动区、儿童友好公园,儿童与同龄人玩耍合作,学会倾听表达、理解包容,社交与团队协作能力得到提升,这有助于他们积极面对外界挑战,塑造乐观性格与良好人际关系,为其未来融入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光明日报》11.26 刘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