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11月20日,是中国科学考察史上的一个重要日子。那天上午,黄浦江畔的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码头彩旗飞扬、锣鼓喧天,上海各界代表数千人到码头为南极考察队壮行。今年是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回首自己随同科考队首航南极一路风险、一路拼搏的往事,我依然心潮澎湃。
苦涩的咖啡
20世纪70年代末,已有16个国家把国旗插到了南极,建立了40多个常年科考站和100多个夏季站,但一直没有中国科考队的身影。1983年5月9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7次会议通过了中国加入《南极条约》的决议,中国成为36个缔约国之一。1983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由外交部和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组成的代表团以观察员的身份参加了在澳大利亚堪培拉举行的第12届《南极条约》协商国会议。
当中国代表司马骏、郭琨、宋大巧进入会场,他们发现会场的布置和座次的安排暗示了协商国与缔约国的区别。会议厅中心位摆着的长条桌是主宾席,协商国的代表面对庄严的主席台团团围坐,缔约国成员则坐在两旁。协商国的文件柜被各种文件资料塞得满满的,而我国的文件柜被却空空如也。我国代表向会议秘书处询问,碧眼金发的小姐彬彬有礼地说:“对不起,文件只发给协商国……”每当会议讨论到实质性问题或对决议进行表决时,主持会议的主席敲响小木槌,向缔约国代表下逐客令:“现在就要表决,请非协商国的代表到休息厅喝咖啡。”
当三人走出会议厅,大门在身后重重关上,三人的心猛然一颤。在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中,只有我国不是《南极条约》协商国,怎能喝下这杯苦涩的咖啡?
后来,中国地质学家孙枢以观察员身份出席在新西兰召开的第十六届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会议,向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咨询中国具备什么条件才能成为其正式成员。
“必须有实质性科考活动。”对方答复。
“我国已经派出两名科学家参加南极考察了。”
“他们是跟澳大利亚考察队去的,不算。”
“不建成我们的南极站,我决不再来参加这样的会议!”时任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的郭琨发誓。
意外发生
“呜……”1984年11月20日上午9时45分,伴随着激昂回荡的汽笛声,中国首次南极考察船编队的591名队员,乘坐“向阳红10”号远洋科考船和海军“J121”号打捞救生船,从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码头起航,直挂云帆济沧海,奔赴南极。
根据既定路线,考察船要穿过日本宫古海峡,驶向太平洋。可是,19、20号台风已经在菲律宾以东洋面生成,以每小时12海里的速度正面扑来,最大风力12级。这无疑是两只“拦路虎”。前进还是后退?考察队党委决定:继续前进。
风,越刮越大;浪,越来越高。这时,总指挥陈德鸿跟副总指挥董万银商量:“你看这样行不行?我们船不走原定航线,穿日本最南端的岛和上根屿之间的航道,直接进入太平洋。”
“好,改变航向。”老董同意。
11月27日凌晨4点55分,“向阳红10”号船总指挥室里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陈总指挥拿起听筒,只听对方说:“‘J121’报告,我船右主机第一缸冷却水管支架断裂,第八缸支架裂缝发生故障,航速由18节降至6节,故障严重。”
两台主机一台“瘫痪”,而奔赴南极的一万多海里路程才走了六分之一,用一条“腿”跑,会影响建站时间。技术人员经过研究,大胆提出封闭右主机第一缸,用其余8缸继续航行。
“封缸!”陈德鸿考虑再三,下达命令。经过4小时25分钟的艰苦抢修,故障排除。
12月1日凌晨1点,“向阳红10”号两台主机的两个高压油泵同时阻塞,航速从18节一下子降到5节。如不及时抢修,船怎能通过素称“暴风区”的西风带?
船长张志挺来到了机舱,拆开一个油缸一看,油泵的喷嘴被柴油中的沉渣堵塞了。症结找到了。“立刻停机停航,动大手术!”总指挥和副总指挥果断决定,全面清洗油路、油柜。
机电部门的40多人分成六个小组抢修主机。好在赤道无风无浪,海面平静如镜。机房内,热浪滚滚。空调装置不断向机房输送凉风,但温度仍在40摄氏度左右。大家光着上身,穿着裤衩,汗水像雨珠般往下淌,污物似油彩涂了一身,分不清哪是汗哪是油。机灵的船员石海翔,从一个口子中钻进油柜,借着洞外照进的微弱光线,跪着用面团一寸寸地粘掉碎渣和沙粒。
我们到南极了
36天后,12月25日12点31分,“向阳红10”号首先到达南纬60°,西经59°39′。在驾驶台的副船长徐乃庆兴奋地拿起话筒广播:“同志们,我们到南极了!”群情激昂,全船欢腾。然而,船上的新鲜蔬菜没有了,淡水也越来越紧张,不得不实行配额供给。每人一天一缸子水,喝水、刷牙、洗脸、洗脚,就这一缸子水。卫生间里遍地都是呕吐物,又没有水清洗,人在这种环境下生活是很难受的。可是,大家为到达南极而兴奋,纷纷走出舱门,来到甲板。
“浮冰!你们看,有浮冰!”有人高兴地叫喊着。从驾驶台向前观察,海面上发亮的光点在水中漂荡。巨大的冰块上,一群群企鹅站在上面,欢迎来自远方的客人。
12月26日,科考队抵达南极洲南设得兰群岛乔治王岛的麦克斯韦尔湾。12月29日21时30分(北京时间12月30日9时30分),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通过卫星电话批准考察队报告,同意在乔治王岛的菲尔德斯半岛地区建长城站。12月31日,中国南极考察队举行长城站奠基典礼,第一面五星红旗插上了南极。
“向阳红10”号继续向南极圈挺进。因为水下冰山无比坚硬,与浪花相混,仔细辨别才能发现它们。船长张志挺要求每个航海人员不准擅自离开驾驶室,必须全神贯注,不能有任何疏忽。
1985年1月26日23点01分24秒,“向阳红10”号进入南纬66°33′00″,西经69°15′50″。船上的广播喇叭,响起了副船长沈阿坤洪亮的声音:“我们进入南极圈了!”巨轮拉响汽笛,全船欢腾。1月27日凌晨1点45分,“向阳红10”号到达第二个考察站位。队员们在风浪大、气候恶劣的条件下,开始了紧张的极圈取样作业。
1月27日下午5点40分,餐事员为欢庆进入南极圈,精心准备了一桌菜肴。大家刚坐下,谁知船又陷入狂风恶浪之中。船长张志挺命令:“关闭所有的水密门,全船所有人未经允许,一律不准上前后主甲板……”此刻,船后甲板进水,5吨重的液压吊车被海浪砸倒,自动舵、机械舵、手工舵全部失灵。船随时有失控的危险。
考察队指挥组向北京发出“情况很危险”的急电。这样的惊涛巨浪,连老船员也是第一次碰见。幸好,在船长正确、果断的指挥下,终于化险为夷!当晚23点30分,船冲出暴风圈,人们高呼:“祖国万岁!”
(《解放日报》11.21 李文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