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中医诊疗:四诊并重,勿迷脉诊

    《 文摘报 》( 2024年11月23日   04 版)

        在中医科的门诊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患者一进门便把胳膊伸出来说:“大夫,给我号号脉,看我有什么病。”患者不会主动向医生诉说病痛,只是将手放在脉枕上,缄口不言,借此考验医生切脉的准确度,看脉象是否与疾病相对应。

        这样的做法并不妥当。医生的脉诊水平再高,也很难将患者所有病情和不适“号”出来。中医讲究“四诊合参”,脉诊只是其中一种。临床诊治,光靠脉诊是远远不够的。所谓中医四诊,是指“望、闻、问、切”。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便已详细记载中医临床诊病的四诊合参原则。如《素问》所言:“诊病不问其始,忧患饮食之失节,起居之过度,或伤于毒,不先言此,卒持寸口,何病能中?妄言做名,为粗所穷。”明确指出脉诊是中医四诊之一,应结合问诊等其他诊断方法。

        在现代中医临床诊疗中,四诊合参仍然是基本原则。医生需要通过望诊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闻诊聆听患者的声音气味,问诊了解患者的病史及症状,切诊则包括脉诊及触诊等手法。四诊合参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中医诊断的完整体系。

        临床中疾病的发生、发展是复杂多变的,症候有真相也有假象,有的假在脉上、有的假在症上,所以临床上有“舍脉从症”和“舍症从脉”的说法。如果四诊不全,便得不到病人的全面的、详细的资料,辨证就欠缺准确性,容易发生错误甚至导致严重后果。

        医生和患者共同的敌人是疾病。作为患者应该积极与医生配合,而不是来考证医者的脉诊水平。详细提供自己的疾病资料,如实回答医生的提问,都是为了更好配合医生做出准确诊断及正确治疗,以期早日恢复健康。

        (作者:河南省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马国靖、娄政驰)

        (《大河健康报》11.7)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