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4年11月20日 星期三

    “试住体验改变了我的固有观念”

    《 文摘报 》( 2024年11月20日   02 版)

        “我原来觉得居家养老最自由,但这次试住体验改变了我对养老院的固有偏见。”“女儿最初是反对我住进养老院的,担心别人说她不孝,但看到我住得挺舒心,也慢慢转变了观念。”今年10月全国第15个“敬老月”期间,上海超过百家养老机构推出入住体验优惠活动,通过采用短住优惠甚至免费体验、入住减免、服务项目折扣等方式推出多种套餐,让老人们体验了一把养老院的生活。

        看见护理的“专业性”

        “在家养老虽然自由一些,但毕竟不如养老院里护理人员来得专业。”短暂的试住体验,让不少老人看见养老院的“专业性”。

        78岁的倪成兵,退休前是远洋捕捞加工船上的一名海员。漂泊半生,他早已习惯独居生活。直到今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打乱了节奏。术后,由于伤口未愈,他需要长期卧床。

        10月31日,倪成兵住进位于普陀区的城怡养护院,选择的是2人间,价格298元/天。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失去自理能力,与20多年来的生活模式“脱轨”,让他变得敏感。当看到护理员总是和声细语、微笑服务不同程度的失能老人时,他悬着的心放了下来。“养老院就像幼儿园,护理员对待老人就像对待‘老小孩’。”被尊重、被爱护的感受打消了他的疑虑,也让他的生活暂时驶入了另一条轨道。

        严谨的服务流程之外,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也让倪成兵印象深刻。院内医疗机构有内科、全科、中医科、康复科4个科室,配备专职医生、护士和康复师,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医疗服务。倪成兵的伤口位置极易感染,需要频繁检查并换药。让他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天半夜伤口出血,凌晨4点值班的护理员喊来医护人员帮他换药。这次试住让他对养老院的认识发生极大改观,“等到再老一些,我愿意回到这里享受人生。”

        陈秀清今年90岁,戴一副眼镜,穿着得体、气质淡雅。她智能手机用得丝滑,是个很独立的老太太。“我居家养老完全没有问题,可是一个人住终究不方便呀。”她考察了沪上好多家养老院,10月28日,最终选择到家附近的延吉街道养老院试住一段时间。

        陈秀清观察得很仔细,“我会看护工是怎么照顾老人吃药、怎么帮老人换尿布的。他们手势专业、动作娴熟,时间掐得也准。”在她所考察的养老院里,延吉街道养老院不是最新、最大的,装修设施也有点老旧,但她觉得这里的特色是“温馨”。相比高大上的养老设备,她更在意的是人,“这里老人的手指甲剪得都很干净,院方巡查时会掀开卧床老人的被子,闻闻有没有味道,看到这些我就放心了。”陈秀清说,已经签好合同,等收拾好就搬进来住。

        固有观念发生了转变

        试住,让一些老人的观念也发生了转变。79岁的韦银娣退休后,每日买菜做饭、出门锻炼,有时约几位“老姐妹”到市郊和周边短途旅行,她总认为“自己能行”。两年前,一次意外的呼吸困难给她的生活敲响警钟。“喘不上气,难受得不行”,当晚她被送入急诊病房。

        韦银娣只有一个独生女儿,已成家,工作又忙,无法24小时陪在身边,自己的健康成了女儿最大的担忧。母女间坦诚交流过后,老人同意试住养老院。在老人看来,自己身体依旧“能行”,但养老院有护理员24小时陪护,更能“让子女安心”。

        在部分老人的观念里多少有一道坎:“住养老院”意味着“子女不孝”。然而在许多方面,专职护理员的照护水平远超子女“兼职”护理员。韦银娣说,试住养老院后发现,自己只是更换到了生活质量更高的住所,女儿仍每周末会来探望。试住满30天后,韦银娣就签订了为期一年的长住合同。

        选择养老院,试住老人最在意的是什么?医护水平是老人比较在意的元素。大多数老人因为在家得不到专业的护理而产生“刚需”,而养老院提供了相对方便的就医和康复条件。“先是我的爱人住进养老院,他就不肯出来了,然后是我,现在我女儿、我的邻居也住进来了。”92岁的俞金娣说,“一个好的养老院,是会口口相传的。”

        (《解放日报》11.14 王海燕 肖彤)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