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是人体仅次于肝脏的第二大消化腺,具有外分泌和内分泌两大功能。
外分泌功能即分泌胰液。胰液中含多种消化酶,它们通过胰管分泌进入肠道,消化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帮助人体吸收。如果没有胰腺的外分泌功能,人体吃进去的蛋白质,特别是脂肪,就无法消化,可能导致脂肪泻、营养不良,甚至消瘦。胰腺导管细胞还可分泌水和碳酸氢盐,能够中和胃酸,保护胃肠黏膜,保证消化功能正常运转。
内分泌功能主要依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直接进入血液发挥作用。人进食后,需要胰岛素来帮助人体处理体内的血糖,调节血糖代谢使血糖维持相对平衡状态。如果胰岛素长期释放不足或无法发挥作用,就会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一般来说,胰腺手术是导致胰腺内分泌功能受损的直接原因之一,而胰腺肿瘤是导致胰腺手术最常见的原因。
提到胰腺肿瘤,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是“癌王”——胰腺癌。实际上,胰腺肿瘤也有良恶性之分,胰腺癌是最为常见的胰腺恶性肿瘤,对放化疗不敏感,预后差、易复发。此外,还有胰腺非恶性肿瘤性疾病,如慢性胰腺炎、胰腺粘液性囊腺瘤、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胰腺浆液性囊腺瘤等,均有潜在的癌变风险。
胰腺良性肿瘤不像恶性肿瘤进展很快,可能会持续若干年,症状也不是很明显。当肿瘤压迫到了周围脏器,或是肿瘤所在部位影响到胰腺功能时就会出现相应的症状。胰头的肿瘤常会压迫胆总管,导致胆汁分泌受阻,造成皮肤发黄、眼白发黄等黄疸症状;胰尾的肿瘤会出现上腹部和腰背部疼痛;当肿瘤侵犯了胰腺内、外分泌功能时,会出现血糖的异常升高或降低,部分患者会出现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等异常。
胰腺良性肿瘤首选的治疗方式是切除病灶以避免癌变风险。但是,常规手术切口创伤较大、恢复慢,在切除肿瘤的同时正常的胰岛细胞也被切除,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患者调控血糖和分泌胰岛素功能降低或丧失。目前临床上还有“机器人微创手术+保留胰岛功能的自体胰岛移植”的结合治疗方法,相较于传统手术,能够减少患者创伤并最大程度地保留胰岛功能。
(作者: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脏外科倪之嘉、董骏峰)
(《文汇报》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