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学说产生于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主要的思想学派之一,其创始人为墨子,名翟。墨家思想中的治理观将“兼爱”思想体现在国家治理的方方面面。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政治组织的治理、国家治理思想、义利观、维护社会秩序、外交关系、人民生活观念等多个方面。
贵义尚利:义利观的价值追求。墨子提出“兼相爱,交相利”“相爱相利,爱人利人”,其爱必言利,讲求的是实用主义原则,有利有用是判断事物的标准。墨家将“义”视为天下良宝。“所谓贵良宝者,可以利民也,而义可以利人。故曰:义,为天下之良宝也。”“万事莫贵于义”,天的实质是“义”,“义”就是判断一切价值的最高标准,“有义则生,无义则死;有义则富,无义则贫;有义则治,无义则乱”。墨子贵“义”又尚“利”,“利”是天下之利、他人之利,“贵义”为手段,“尚利”为内容、目的。墨子提出“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凡合利天下、利人之举,就是形“义”,相反则为“不义”。墨子把“利天下”作为义利观的最高标准,使“义”与“利”实现了高度统一。
尚同:国家政治思想的核心。“尚同”是墨家“兼爱”在国家政治思想上的体现。墨子认为社会应当有一个共同的政治追求即尚同。在尚同理念下选举品德高尚而又有智慧的人为天子,天子再选举贤者任“三公、诸侯、国君”与各级的“正长”以实现国家的有效治理。“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必皆非之”,尚同的实质不是民上同于君,而是君下同于民。这样做就是统一意志、统一观念、统一行动,即统一于最高统治者,进而实现“治天下之国,若治一家;使天下之民,若使一夫”。
尚贤:保障政治组织的运转。墨子主张政治地位的获得要靠才能,没有才能不能做官。墨家“兼爱”思想体现在国家用人制度上则是“尚贤”,即任人唯贤。墨家贤人标准是“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墨家追求贤人治世,在选贤人的标准上主张“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不党父兄,不偏贵富,不嬖颜色”。但也要认识到,墨家所倡导的“尚贤”是靠王公大人提携的,不能代表民意的普遍性。
节用:生活伦理的价值体现。墨家主张的节用节葬非乐,是其“兼爱”思想在民众生活中的体现。实现“兼爱”的途径有两种:对内则为贵俭,对外则为非攻。贵俭的具体办法是“节”,即“节用节葬”。墨子认为,为政者应该增加生产,使物质财富成倍增长。“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大之为政天下,天下可倍也。”实现这个目的不需要扩张领土,只要尽量开发本国的资源,而又厉行节约,去掉不必要的开支,就可以实现物质财富的成倍增长。
非攻:对外交往的方略。“非攻”是墨家“兼爱”思想在国家关系上的体现。“非攻”主张不发动战争,墨子认为春秋战国的战争多是违背“兼爱”的,战争在春天进行使农民不能耕种庄稼,在秋天进行使农民不能收获,是“夺民之用,废民之种”的。对发动战争国家的人民来讲,也是“度民之种,废民之利”,同样会带来严重灾难。因而,在战争中永远没有胜利者,只有受害者。但是墨家并不是反对一切战争,而是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攻无罪之国是非正义战争,伐有罪之君是正义战争。因而,“非攻”作为国家间的交往准则,可以避免无辜百姓遭受不义战争之祸。
(《北京日报》10.28 马彦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