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起床就咳嗽、咳痰,稍一运动就胸闷气短,可能是慢阻肺的表现。慢阻肺,全称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常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统称。
慢阻肺虽然病情进展缓慢,不会立即危及生命,却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慢阻肺的知晓率、检查率、规范治疗率低,许多人往往忽视了疾病早期症状,未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直至出现较严重症状时才就医,此时可能已是中晚期,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
慢阻肺主要影响气道和肺部,会让患者呼吸越来越困难。人在呼吸时,通过吸气将空气顺着呼吸道送入肺泡,氧气在肺泡内与二氧化碳交换,再通过呼气将二氧化碳排出肺部。若呼吸时吸入了烟草烟雾、雾霾、尾气等,这些“坏”微粒就会跟着空气一起进入肺泡“大本营”,不仅一路刺激支气管,还会在肺泡中大搞破坏。此时,免疫系统被激活,淋巴、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火速出击,清除“敌军”。“战斗”结束后,虽然“敌军”被清除,但也给肺泡和支气管等“战场”造成了一定损伤。上皮细胞受刺激后分泌黏液,使气管壁肿胀,呼吸变得不顺畅。“战斗”留下的“残骸”会形成疤痕,发展成慢性炎症,阻碍呼吸。若“战斗”经常发生,呼吸道会被不断刺激,疤痕越来越多,呼吸就会越来越受阻,逐渐发展为慢阻肺。
慢阻肺患者早期表现为慢性支气管炎,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通常是间歇性、晨起重、冬季多、痰液黏,运动或劳累后气短。随着病情发展,肺功能会逐渐下降,出现胸闷、喘息、整日咳嗽等症状。到了晚期,则会合并慢性呼吸衰竭、肺心病及自发性气胸等,造成严重肺损伤。
想要预防这种性子慢,危害却极大的疾病,要远离烟草、厨房重油烟、职业性粉尘、雾霾;定期检查肺功能;遵医嘱规范治疗;老年患者应定期接种流感、肺炎球菌等疫苗,以防感染导致慢阻肺急性加重。40岁以上、常年吸烟、有慢阻肺家族史等人群,应每年做1次肺功能检查。
(作者: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孟婕)
(《老年日报》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