炫目的火箭尾焰点亮戈壁滩的夜,10月30日凌晨4时27分,搭载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九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11时,神十九飞船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整个对接过程历时约6.5小时。航天员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顺利“到站”,宋令东、王浩泽是两名“90后”,他们接过了前辈的接力棒,飞向浩瀚宇宙。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介绍,在空间站工作生活期间,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将进行多次出舱活动,开展微重力基础物理、空间材料科学、空间生命科学、航天医学、航天技术等领域实(试)验与应用,完成空间站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舱外载荷和舱外平台设备安装与回收等各项任务。
这次任务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4次载人飞行任务,是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33次发射任务,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43次飞行。
各系统协作托举“神箭”
“前期,我们对发射场的部分设施设备进行了更新改造,对参试设备开展了专项检修检测、运行考核、联调联试等工作,确保设施设备运行可靠。”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马向斌介绍,任务的测试发射流程也在不断优化,从神舟十九号任务开始,发射场执行了新的通用测试发射流程,缩短发射周期,提升工作效率。
气象条件对载人航天发射至关重要,为了规避天气因素对发射的影响,气象工作人员在1个月前就开始了各项准备工作,把好“神箭”飞天的天气关。任务当天,发射场气象工作人员放飞探空气球的次数加密至3到4次。“发射任务对地面风、高空风、气温、降水、闪电、雷暴等气象条件都有明确要求,中心周边设有30多个气象观测点,搜集到的各类数据会汇总形成全面的气象信息网络。”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任凤杰表示。
长二F火箭是我国现役唯一一型载人运载火箭,素有“神箭”美誉。在型号队伍的努力下,它不断适应常态化快节奏发射要求。这次,长二F火箭首次采用待命箭不测试的全新测发模式,将发射场流程由37天进一步压缩至30天,并改进技术状态,进一步提升火箭可靠性。长二F遥十九火箭的飞行可靠性评估结果为0.9904。
在本次发射任务后,长征二号F遥二十火箭将按计划进入应急救援值班状态,在明年上半年执行空间站后续载人发射任务。
毫米级跟踪精度测控
火箭点火起飞后,测控人员要持续跟踪测量火箭在上升段的飞行状态,为飞船逃逸、火箭安全控制提供实时测量数据支撑。他们也被称为“牧星人”。
火箭在高速飞行过程中,航天测控不仅要跟得上,更要跟得稳、测得准。近年来,测控区对雷达测量设备进行升级改造,能更准确捕捉到目标物体的位置和速度。岗位操作手也都有一手绝活儿,能达到毫米级跟踪精度。
本次任务已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吴建霖参与的第8次载人航天任务,确认每一台参试设备按照技术要求状态设置,是保障任务圆满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我们要把隐患消除在任务实施前。”吴建霖说,通过屏幕上数据线条的变化、抖动、中断,他和同事可以敏锐地发现异常情况。
故障检测处理系统和逃逸系统是载人火箭独有的系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李文的愿望是,他所经历的每一次演练过程,在任务实施过程中永不出现。他的工作岗位在逃逸安控间,这是在运载火箭出现飞行故障后,确保航天员及时远离危险区域并安全返回地面的重要决策指挥场所。在这里,李文和同事一次次为火箭“找茬儿”,不断利用仿真手段在各个关键环节寻找薄弱点。
神十九飞船“肚量”更大
神十九飞船与神十八飞船是组批生产的同一批次产品,可以说是“双胞胎”,在神十八飞船执行任务时,神十九飞船作为救生船在发射场应急待命。目前,神十八飞船已经在轨运行6个月,各平台运行参数和状态都保持良好,测试数据均正常回传。
结束了半年的“站岗”待命,神十九飞船除了要安全护送3名航天员抵达空间站,还要同时携带水、食品等航天员短期所需的物资。“飞船上行和下行能力的提升,一直是我们研制团队在努力挖掘和优化的方向。”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陈同祥介绍,要让神舟飞船有能力搭载更多的物资,就必须不断调整优化舱内布局。以能源系统为例,自神十八飞船起,飞船的主电源储能电池由镉镍电池更改为锂离子电池,其不仅能量密度更高、稳定性更强,自身质量也更轻。现在,它经受住了飞行6个月的考验,运行状态良好。
在本次任务中,神十九飞船在不改变主体技术状态的前提下,装载能力又有一定提升。“我们开展了系统设计,并且提前进行了安装模拟,对载荷增加后飞船的姿态、振动频率等技术状态都进行了确认,确保满足发射任务状态要求。”陈同祥说,这次,飞船装载的货物体积、质量、数量都有所提升。
(《北京晚报》10.30 刘苏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