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4年10月23日 星期三

    什么是"书香"

    《 文摘报 》( 2024年10月23日   05 版)

        什么是“书香”?查资料,大概最早出现该词的文献是宋人的一句诗:“书香剑气俱寥落,虚老乾坤父母身。”(宋·林景熙《述怀次柴主簿》)大意是说书香、剑气都随着天地间父母给我的肉身而凋落。宋人该诗,是一种佛道空无的兴叹。剑本无气,剑气,非剑气,而是指神气,似乎并不难理解。据传商天子有三把剑,分别为含光、承影、宵练。后被春秋时卫国人孔周所收藏。用孔周的话说:“一曰含光,视之不可见,运之不知有。其所触也,泯然无际,经物而物不觉。二曰承影,将旦昧爽之交,日夕昏明之际,北面而察之,淡淡焉若有物存,莫识其状。其所触也,窃窃然有声,经物而物不疾也。三曰宵练,方昼则见影而不见光,方夜见光而不见形。其触物也,騞然而过,随过随合,觉疾而不血刃焉。”(见《列子·汤问》)三剑皆若气之存在,在有与无之间出神入化,这大概就是“剑气”一词的本源。

        而作为古代文化中孪生之“书剑”,其中的书之“书香”,难道就是指书之香味吗?恐怕没有那么简单。后来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钱生家世书香,产微业薄,不幸父母早丧,愈加零替。”《红楼梦》第二回:“虽系世禄之家,却是书香之族。”《红楼梦》第五十四回:“开口都是书香门第,父亲不是尚书就是宰相,生一个小姐必是爱如珍宝。”《儒林外史》第十一回:“早养出一个儿子来叫他读书,接进士的书香。”“书香”一词明清以来,已然作为约定俗成的成熟名词,被人理所当然地引用。而对“书香”一词的解释就成了问题。首要的问题是,宋以来,古人对该词不注、不解。为何不注、不解,大概认为无需注解,之所以无需注解,是由于大家皆知所指。

        概括起来,今人对古人所说的“书香”不外乎几种解释。第一种解释,是指书中知识自带的馨香,书香之香是一种比喻,这种解释比较玄虚和勉强;第二种解释,是指书中印墨的香味,这种解释可能低估了古人的品位,古代读书人并不看中或贪恋于形而下的墨香;第三种解释,认为古人为了防止虫子咬书,将有香气的芸草置于书中,夹有这种草的书籍打开后清香袭人,故称为“书香”。第三种解释在目前网络和媒体上最为流行。该说法大概来源于清代著名诗人袁枚对建自明代的天一阁藏书的描述。袁枚登天一阁后有诗云:“久闻天一阁藏书,英石芸草辟蠹鱼。”并注:“书中夹芸草,橱下放英石,云收阴湿物也。”说的就是“英石收湿,芸草辟蠹”秘诀。英石是一种能够吸收空气中水分的石头,那么天一阁用的芸草是什么植物呢?1931年,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赵万里登天一阁编制阁中藏书书目,曾看到天一阁藏书用的芸草。赵万里在《重整范氏天一阁藏书记略》中言:“其实天一阁所谓芸草,乃是白花除虫菊的别名,是一种菊科植物,早已失去了它的除虫的作用。”从袁枚的记述到赵万里的描述来看,以芸草夹于书中防虫,这种做法大概天一阁也是绝无仅有,至少古代并不普遍,也并非古代读书人通识。因此将“书香”本意归结为此,根本不成立。

        那么“书香”到底指什么?犹如“剑气”,剑是剑,气是气,气乃神气,而就“书香”来说,书是书,香是香,香是什么香?香乃佛香也。自佛学东渐,魏晋之后,尤其中国士大夫阶层,凡高门大户,除了为科举功名读儒家书之外,还要燃香敬佛,这种生活状态一度成为中国社会独特的传统与习俗。《红楼梦》中,皇帝贵妃元春省亲游览大观园各处景观,似乎都不太满意,直至看到一座佛寺,便格外感兴趣,《红楼梦》为此写道:“忽见山环佛寺,忙另盥手,进去焚香、拜佛,又题一匾云:‘苦海慈航’,又额外加恩于一班幽尼、女道。”而贾府中的主妇王夫人日常生活就是吃斋念佛焚香。读书、进香人家,此乃冯梦龙所谓“家世书香”,亦为《红楼梦》中所说“书香之族”“书香门第”。当然,这种解释,也权且作为“书香”一词的第四种解释。

        (《北京晚报》10.4 石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