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深秋时节,香山红叶进入最佳观赏季,吸引游人陆续前去打卡。细心的游人会发现,在香山地区,除了如画的风景,还散落着几座流行于西南地区的石碉楼。北京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建筑?还得从清朝的一场败仗说起。
乾隆十二年(1747)春,四川大、小金川地区土司发动叛乱。清军赴川平定,叛军倚仗当地高耸的碉楼使清军屡攻不下,伤亡惨重。于是,乾隆皇帝命工部在香山方圆十多里山地上仿建金川碉楼,并从八旗前锋营和护军营中选拔一千精壮兵丁,专门演习云梯攻碉战术。苦练几个月后,这支部队随征金川,平定了叛乱,功成凯旋。
乾隆大喜过望,将这支骁勇善战的部队别立为营,命名“健锐云梯营”,简称“健锐营”,驻扎在香山地区。这些得胜之兵从京城内的营房里接出家属,在香山脚下新建的八旗营房中,开始了新的生活。
健锐营以静宜园为中心,分左右两翼遍布香山。香山北侧向东的山麓犹如左翼,分布正黄、正红、镶红和镶蓝四旗;香山南侧的山峦向南似右翼,是镶黄、正白、镶白和正蓝四旗。依山而建的旗营并不规整,有时一旗又被地形分成几营,如健锐营镶黄旗旗营就分为南营、西营和北营。健锐营初期有营房3500间,随着兵力不断扩充,全盛时有营房上万间。
每座旗营都是一个固若金汤的军事社区。四周有虎皮石砌成的围墙,墙外是护营沟,营门早晚按时启闭。据健锐营镶红旗后裔白鹤群回忆,由于旗规较严,不许兵丁们随便串旗,无故不得外出营区,妇女们也不倚门观街。逢年过节需要走亲访友时,兵丁必须请假,其家属必须有人接送。串门基本靠步行,有的姑娘外嫁给了圆明园护军营、火器营或城里,营门外有经官方批准设立的大骡车接送。
旗营内,街巷横平竖直,营房有序排列,呈棋盘状。官兵按等级分配住房,朝阳四合院,无论大小都有门楼、影壁,方砖铺地,院内种花养鸟。旗人吃的是“铁杆庄稼”,每座旗营都有档子房,负责发放俸银和口粮等。除此之外,营内还有学堂、马厩、碉楼、关帝庙等。白鹤群称:“健锐营的营房内,所供神灵多达二十多种,如王三奶奶、灶王爷、土地爷、山神、龙王爷等。这当中,最为崇奉的是武圣人关云长。”
旗营外,有供旗人消费的买卖街。健锐营的集市主要集中在北边的四王府和北辛村,南边则是门头村和南河滩。这四条买卖街与八旗旗营相互交叉,形成了长达十多里的商业网络。街市上商铺林立,粮店、肉铺、杂货店应有尽有。“较大的铺面多是海淀镇或城里铺面的分号,山东商人多重于粮米,山西商人多重于日常生活物件和放贷,而回族同胞多重于食品和小吃。”
合练和阅兵在团城演武厅。这是一组集城池、亭台、碉楼及校场为一体的建筑群,从北向南依次包括团城、演武厅、西城楼门、放马黄城和实胜寺碑亭等。其中,团城呈椭圆形,附近老百姓称之为“鸭蛋城”。城墙上有南北两座城楼,城门上端嵌有玉石门额,分别雕刻“威宣壁垒”和“志喻金汤”,均为乾隆御笔。城上的门楼,又称阅武楼,是皇帝阅兵时随行大臣观看军队演练的地方。南门外是演武厅,皇帝阅兵时就坐在厅中央的宝座上。
清代皇帝对健锐营都很器重。自团城演武厅建成后,乾隆、嘉庆、道光三位皇帝曾多次在此阅兵。乾隆作为健锐营的创建者,阅兵次数最多。每次阅兵后,他都会即兴赋诗一首,勉励将士勤加训练。出征归来,乾隆总要对有功者晋官封爵,并几次御制实胜寺碑记,以炫耀武功。
健锐营为清王朝南征北战,参加了两次平定大小金川之战、平定新疆大小和卓之战和反击缅甸犯滇之战等,在乾隆“十全武功”诸多战役中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鸦片战争爆发后,健锐营的大刀长矛终不敌洋枪洋炮,屡次全军覆没,死伤无数。1912年清帝逊位,健锐营随之退出历史舞台,旗营里的旗人拆砖卖瓦,艰难度日。
岁月变迁,健锐营昔日营房早已所剩无几,只在一些村庄里还有少数传统的旗人。香山脚下的团城演武厅、碉楼、八旗印房等,依旧向人们诉说着这支清代特种部队的兴衰。
(《北京日报》10.15 张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