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秋”是给情绪做减法
入秋后,“捡秋”开始在“打工人”中流行起来。不少人在公园、山上、路边收集秋日掉落的树叶、果实等,感受一种开盲盒般的惊喜。不少家长还会带孩子一起“捡秋”,借此机会让孩子认识更多植物。一些网友还脑洞大开,做出银杏叶玫瑰、栾树花捧、落叶“鸡腿”等创意造型,让这个秋天更加多彩、更加难忘。
“捡秋”是给情绪做减法,把烦恼揉碎,抛进秋风里。身陷方寸格子间,人们往往被快节奏的生活推着走,无暇驻足和欣赏一些微小的美好。一年一度的“捡秋”,让我们有机会放慢脚步,聆听树叶沙沙作响,感受秋风轻拂脸庞,那一刻,所有的烦恼似乎都随风而去了。这种与大自然亲密交互的体会,有着电子屏幕和网络世界无法替代的温暖与真实。现在的“捡秋”,已成为“打工人”用低成本获取快乐的重要方式,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让内心回归安宁。当然,“捡秋”虽好,也要注意自身安全,应避免去陡峭山坡、河边等危险区域,捡到的果实切勿随意食用,以免引起身体不适。
(正观新闻 10.13 韩静)
拉链路,咋整治
前脚刚埋好,后脚又开挖。先是供水单位,接着是供气、供电、通信单位,好好一条路,硬是被挖成了“拉链路”。不少城市街道,经历过反复被“开膛破肚”。
马路挖了填、填了挖,不仅影响交通出行、造成资源浪费,还可能破坏环境、带来施工污染和安全隐患。各类市政管线投资主体分离,建设时序不一致,数据信息和管网资料无法整合共享,地下基础设施管廊建设滞后,都是“拉链路”形成的重要原因。
防治“拉链路”,必须坚持系统思维。对马路开挖事项,要统一规划管理,做到一次开挖、多主体共同建设。一些地方出台新规,明确新建、扩建、改建的城市道路,交付使用后5年内不得挖掘,这也为城市道路“想挖就挖”施了紧箍咒。此外,城市规划和建设不能“重地上,轻地下”。要统筹安排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确保地下工程可以更好地支撑城市运行,有效增强城市韧性,让群众生活更加安全便利。
(人民日报评论微信公众号 10.16 史一棋)
生活常识应成为大学生必修课
进入新学期,南京传媒学院为学生开设了一门名为《大学生生活指南》的公选课,引发网友广泛关注。
校方介绍,《大学生生活指南》课程分为四个模块,分别是日常生活、职场入门、健康与安全、社交人际关系,其中,日常生活模块包含“医院看病具体流程”“做饭的基本逻辑”“租房注意事项”等基本生活常识。授课教师傅老师不仅是南京传媒学院播音主持专业(电竞解说方向)教师,还是一名专业的电竞解说员,是同学们口中的“网红老师”。他表示,之所以开设这门课程,是因为发现很多大学生缺乏基本的生活常识和生活技能,在遇到困难时往往手足无措。
大学之道,不仅在于知识的传递,更在于智识的培养。期待相关部门能直面学生需求,深化课程改革,统一课程设计规划,对社会常识素养课进行分类,制定课程指导目录、内容纲要、授课标准等,供各高校参考。各高校也可广泛听取学生意见,积极探索,创新授课形式,引导大学生通过社团交流、模拟演练、拍摄情景剧、翻转课堂等,掌握相关社会生活知识和技能。
(《北京青年报》10.3 王桂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