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4年10月16日 星期三

    观龙渊之五色,视泰阿之清明:汉简《相剑刀》新论

    《 文摘报 》( 2024年10月16日   06 版)

        居延新简中的汉代册书《相剑刀》,是一份详细说明如何评判刀剑利善弊恶的珍贵出土文献。该册分为“相利善剑”“相弊剑”“相剑文”三部分,据其内容分析,可能并不表明汉代刀剑的情况,而是延续春秋战国时期吴越之地相剑传统的一些观念和说法的相剑书,或是相关思想和知识层累形成的形法书。相关字词的解读,可结合吴越地区的青铜铸剑术及实物重加审视。

        简册说锋利而吉祥的宝剑,“身中有黑两桁不绝”,其中“两桁”就指剑身中和汉简“两行”形制类似的剑脊部分。接着又说“其逢如不见”“白坚未至逢三分所而绝”,很可能都是就复合剑而言的。“白坚”指复合剑的剑刃,相应的“黑坚”则指剑脊,“逢”读为“缝”,指两部分相接处。传世和出土的东周铜剑中有一种复合剑,以含锡低的青铜铸造剑脊,柔韧不易折断;以含锡高的青铜铸造剑刃,坚硬而锋利,整体看去剑脊发暗而剑刃泛白,故又称“双色剑”或“插心剑”。这与《吕氏春秋·别类》“黄白杂则坚且牣,良剑也”所说正合,著名的复合剑如古越阁藏越王州句剑,表面光滑平润,接缝处融合自然,令人称叹。

        剑身“生如黍粟状”也是好剑的标志。这里的“生”读为“钅生”,意为锈。像黄米或小米粒大小的锈斑,即所谓氧化蚀坑,具有较好的抗腐作用,使刀剑的寿命大大延长。

        “弊剑以不报者”,结合传世及出土典籍“报”“复”互为异文的情况可知二字音义皆通,即无法再修复好的破敝的剑。这样的剑在接近正午的阳光下呈现出骍红色(“之日中,骍”),是合金中含铜量过高的表现。吴国铜器者减钟铭“自作谣钟,不帛(白)不  (骍)”,正是要求合金比例适当。此外,在正午时相剑,与以火克金的五行观念密不可分,《抱朴子·杂应》所载的辟兵术和汉代镜铭中偏好的铸镜时刻均可佐证。

        东周时期的青铜剑纹饰制作工艺已经取得了相当成就,见于越王勾践剑、吴王夫差剑的菱形暗格纹,学界已指出系通过金属膏剂涂层处理达成;苏州博物馆藏菱形纹剑,则以器表鎏金的方式做出。《相剑刀》把“有文而在坚中”视为“弊剑”特征,反过来这些不伤及剑身基体的表面纹饰工艺,则堪称神乎其技了。

        “云气相遂”即云气互相追逐纠缠,汉简中“遂”用为“逐”的现象较为普遍。在古人看来,这样的剑纹带来灾凶,将与持剑者相当(“敝合人”),妨害带剑之人。

        所谓“县薄文”(悬挂着的垂廉纹),疑指上揭越王勾践剑的菱形暗格纹。此外《相剑刀》中提及的双蛇相抱、圭形纹、爬蛇纹等纹饰,在东周剑实物中皆有相类者。简文最后还讲到剑之刚强者外表常干枯憔悴、剑之柔弱者外表却看似锋利的现象,揭示出剑的外观与性能的反差。

        全面考察相剑术起源和兴盛的情形,可知我国青铜剑正是在春秋晚期趋于成熟的,并在战争和社会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古书记载当时吴越地区的铸剑技术领先全国,干将、莫邪等宝剑成为了天下竞相模仿的对象。相应地,职业“相剑家”风发泉涌,相剑之术也必然受到此种社会风尚的深刻影响。

        《相剑刀》讲的是古代相术,于《汉书·艺文志》当归术数略形法类相宝剑刀之属。然而志文所载形法六家,除《山海经》外今均亡佚。随着军事上剑的地位下降及社会上好剑之风的消退,相剑术与相剑书逐渐湮灭不彰。相比于相宅、相人、相畜等部类文献递有出土的情况,居延新简《相剑刀》册鲁殿灵光,允为今人了解吴越铸剑技艺和相剑思想的秘钥宝笈。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3期 刘钊 康博文)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