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4年09月18日 星期三

    出现“心慌”别大意

    《 文摘报 》( 2024年09月18日   04 版)

        “心慌”又称心悸,是一种让人感到心跳异常的主观体验。通常情况下,心脏跳动是平稳而有规律的,但是某些情况下,心跳会突然加快、变慢、漏拍或是强度变强,让人感到不适和紧张。

        “心慌”并不是一种特定的疾病,而是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可以出现在身体健康的人身上,也可能是某些潜在疾病的征兆。

        导致“心慌”的原因很复杂,既有生理性因素,也有病理性因素。

        由生理性因素导致的“心慌”,往往与日常生活习惯和情绪波动有关,不必过于担心。例如,剧烈运动后,心脏需要加快血液循环来满足身体的需求,心跳自然会加速。情绪波动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无论是紧张、焦虑,还是兴奋、恐惧,都会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引起心跳加速。此外,摄入咖啡因、酒精或尼古丁等刺激物,也会导致心跳加速,出现“心慌”的感觉。

        以上这些由生理性因素导致的“心慌”通常不用担心,去除引起“心慌”的因素,稍作休息就会恢复过来。但是,经常“心慌”可能还会涉及各种潜在的健康问题,可以分为五大类:

        心律失常 如室上性/室性心动过速、严重窦性心动过缓、二度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等,由于心跳过快、过慢和不规则导致人主观感受到心跳,引发“心慌”。

        结构性心脏病 如心肌病、瓣膜病、心力衰竭等,由于心脏本身结构出了问题,需要更快或更强的心跳来满足全身供血,因此会出现“心慌”。

        心身疾病 如焦虑症、抑郁症、惊恐发作等也可能导致“心慌”。

        全身性疾病 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需要心脏增强供血的贫血、低血压、低血糖等,都可能引起“心慌”。

        药物作用 有些药物可以直接影响控制心脏的神经,因此“心慌”可能是某些药物的副作用所导致。

        当“心慌”突然袭来时,要保持冷静,尽量先放松自己,避免或停止可能诱发心慌的因素,比如剧烈运动等。如果“心慌”经常出现,建议记录下每次发作的情况,包括发作时间、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并在就医时提供给医生。一般偶尔发作、每次仅有数秒钟的心悸,不需要过于担心,但如果患者本身有心脏病史、心悸持续时间很长、静止心率高于100次/分钟,则需尽早去医院接受心脏检查。若“心慌”合并胸痛、胸闷、严重呼吸困难、头晕或冒冷汗等状况,请立即就医。

        (《健康咨询报》9.2)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