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重庆市公安局渝北区分局获悉,该局持续开展高空抛物坠物等专项治理行动,取得一定成效。在渝北区空港佳园公租房小区,抬头就可以看到2米多高的支架上挂着两个摄像头。这些高空监测摄像头能在3秒内捕捉、检测到有物体掉落,通过图像智能分析物体降落轨迹,快速锁定楼层与抛物责任人。
一般来说,高空抛物面临着相应行政处罚、承担民事责任,情节严重时则可能构成刑事犯罪。但在司法实践中,高空抛物案件面临着取证难、认定难的问题。在小区安装高空监测摄像头能够快速锁定楼层与抛物责任人,不仅能提高办案效率,也可发挥预防功能。
目前在一些小区使用后,效果很明显,类似的现象较少发生了。但能否推广开来,目前以下问题值得探讨:其一,谁来负责安装,安装的资金从何而来?其二,安装高空监测摄像头是否会侵犯居民隐私,引发居民抵触情绪?
加装了高空监测摄像头后,虽然高空抛物现象大幅度减少,但并未杜绝。要想从源头上杜绝或者减少此类现象的发生,还应“标本兼治”。应充分发挥基层力量,以网格群提醒、入户宣传教育、签署“拒绝高空抛物”倡议书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加大普法宣传力度,让更多人认识到高空抛物的危害性以及可能会承担的法律责任,让更多人明白高空抛物不仅害人还会害己。
(《检察日报》9.6 樊悦池)